棚蔽荫。由于秋初气温、水温仍较高,应尽量使鸭子早放晚归,中午炎热时将鸭群赶到蔽荫棚里或大树下休息纳凉,以防中暑。一般来说,以每100只鸭设1个蔽荫棚为宜。
加强通风。保证鸭舍空气流通,新鲜凉爽,如夜间天气闷热,鸭子鸣叫不安,可将鸭子赶入池水中,也可使用电风扇等进行通风。
对于几乎所有的种鸭场来讲,鸭苗质量普遍存在不够稳定的现象,出好了有理由、出差了又有借口。
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很多种鸭场存在种群净化不力导致的垂直感染问题、饲料质量不好导致的营养缺乏问题和霉菌毒素感染问题、孵化过程控制不力导致的脱水、孵化室污染和感染问题、因种鸭健康状况不好导致的母源抗体滴度普遍偏低和参差不齐问题。
因为商业目的,导致的鸭苗挑选不严格、隔夜剩雏、过大雏(老龄种群)、过小雏(初产种群)、品种不纯(种公鸭补充不严格导致的杂交现象)。
孵化室免疫导致的问题,评判近几年开始兴起的孵化室免疫,由于疫苗选择、运输、存放、使用不当导致的喷雾、胚蛋注射、皮下注射等孵化室免疫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对于养户来讲就是陷阱。
切实搞好保温:温度是培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1-3日龄32-34℃,4-6日龄28-30℃,7-10日龄24-26℃,11-13日龄20-22℃。温度逐渐降低,每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鸭的行为表现为准,尽量满足雏鸭对温度的要求。如在温度过低时,雏鸭怕冷,会靠近热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时,雏鸭精神饱满,活泼,食欲良好,绒毛光亮,饮水适度,伸腿伸腰,分布均匀,静卧无声,饮水、吃食、排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