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
1、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 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
2、适应性广,抗寒,耐粗 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3、食量小,食性杂 雉鸡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人工养殖的雉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配以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据观察,家养雉鸡上午比下午采食多,早晨天刚亮和下午5~6时,是全天2次采食高峰;夜间不吃食,喜欢安静环境。
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雉鸡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雉鸡繁殖性能提高。在雏雉鸡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雉鸡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死亡损伤,应将雉鸡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雉鸡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这些黑斑转为紫红色,而伸入于同色而较浅淡的尾羽边缘;外侧尾羽也有黑色横斑,但仅于外羽片才见有浅紫红色边缘。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有金属反光,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两胁淡黄,各羽在处有一大形的黑斑;腹部黑褐,尾下覆羽栗色。翅下覆羽黄白色,而杂以暗色细斑。
卵每产6—14个,为浅橄榄黄色,呈椭圆形。北京近郊采得的一窝14个卵,平均重量为26.2(24.5—28)克,大小33.7(32.7—34.8)×41.6)(40.7—43)毫米。在动物园所产的卵,16枚平均重量为23.3(19—26.4)克,平均大小为39.7(37—44.7)×32.4(31—33.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