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企业 产品 知识
国内国际财经房产汽车产经农业科技IT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娱乐女人军事游戏区块链

行业资讯

  • 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27日,教育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我国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十年来,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万人。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全覆盖,十年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更多了,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92万人,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校外培训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超90%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有92%以上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 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基计划”累计招收1.8万余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吸引1万余名优秀学生。另外,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表示,将不断完善教育投入同GDP同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投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保发展、推改革、促公平、提质量政策导向作用,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关新闻 义务教育阶段艺体教师数量10年增长超50%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徐壮)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和劳动技术课程教师分别达到67.4万人、83.0万人和10.9万人,相较10年前,分别增长55.4%、52.3%和18.3%。数量的增长,反映我国加强义务教育音体美劳等课程建设,成为教育质量10年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 教育部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系列反映10年来我国教育质量提升的数据。 基础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了。10年来,小学大班额比例从14.0%降至0.7%,初中从28.3%降至0.7%;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大幅下降,从47.8%降至4.8%,下降了43个百分点,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的负担变轻了。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学校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有92%以上学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了。高职三年扩招413.3万人,2021年高职(专科)招生552.6万人,是10年前的1.8倍。 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升了。2021年全国共有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在学博士研究生50.9万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学研究生195.4万人,占全国58.7%。

    北京日报   635 阅读   2022-09-28 12:56
  • 从“黄豆蒸饭”到营养餐的变迁

    三只羊小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北部,距县城87千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前,我校的寄宿生都是从家里带米、干菜和油盐,吃的是“黄豆蒸饭”,没有肉菜和青菜吃。由于营养不均衡,大部分学生的个子偏矮、瘦弱,脸上缺少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红润。 国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当时补贴在校生每天中餐3元,2014年春季起,补助标准增加到4元。我们学校采购的食材,都是县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取供货商,供货商根据学校的订单,每周3次配送到学校。为向学生提供可口的饭菜,县人民政府通过劳务购买的方式,为各学校配备食堂工人,我校也聘请了6名工人。在学生食谱方面,我们学校结合山区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状况制定每周3个不同菜谱,每日“两菜一汤”,即一个肉菜、一个素菜、一碗清汤。我们把当天的菜谱在食堂公示栏进行公布,每周的采购数据也要公示,营养餐的账目坚持做到日清月结。由于食材搭配合理,营养口味兼顾,学生对学校食堂的饭菜非常喜爱,无厌食现象,学生的健康饮食得到了保证,身体成长所需的养分得到了保障。 几年来,我校学生就餐时,饭自己盛,吃多少打多少,杜绝浪费。菜由食堂工人打,不够吃的可以向食堂工人要求再添点,直到吃饱为止。2021年9月,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标准由原来每生4元提高到每生5元,营养餐的菜品种类不仅得到充实,味道也更好了,学生的饭量也增大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老师不但没有增加工作量,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学生生活得到了保障,就餐秩序好了,校园和宿舍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改善,学生营养不良率持续下降,教师们心情也好了。 营养餐在我校实施后,学生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学生非常开心,家长也非常满意。学生的营养充足后,身体素质也更好了。 身体素质提高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我校学生参加乡级、县级各种比赛,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作为校长,我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非常支持,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对山区教育事业的支持与厚爱。未来期待有更多的惠民教育政策出台,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教育报   626 阅读   2022-09-27 12:41
  •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去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在国宾护卫队护送下,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看到电视屏幕上闪现“国家最高礼遇”那一瞬间,我们百感交集。   今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在冰雪的世界,向世界张开热烈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遇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一场场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的礼乐文化。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灵魂。西周开国之初,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如今,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当然,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比如,古代的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再比如,古时有很多繁文缛节,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对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称呼不一样,这些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其实,有些礼仪流程在互相尊重的原则下,是可以简化变通的。总之,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大学围绕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很多中小学把礼仪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礼仪文化规范的行为方式。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日前推出的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节目《中国礼 中国乐》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节目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读传统礼乐知识,另一方面积极推广适合现代人生活的中华新礼仪。比如,在《婚礼》篇中,结合传统婚礼中“同牢合卺”“撒豆撒帐”等习俗,推出以“传席、撒谷豆、拜礼、却扇、盥手、合卺、结发、执手、敬茶”为主要内容的新中式婚礼;在《尊师礼》篇中,设计了“正衣冠、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拜师礼仪;在《相见礼》篇中,展现了“拱手礼”“执手礼”“叠手礼”等符合中华审美的相见礼仪。   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 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   礼乐文化很古老,上下几千年;礼乐文化又很年轻,它活在当下,也用在当下。“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践行“人文化成”的使命任务,需要学校、媒体、专家学者等一起进行更多探索。

    光明日报   62 阅读   2022-09-27 12:07
  • 儿童减肥的那些坑,你入了几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最新的全国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为监测人群的40%以上,其中儿童也有10%-20%的超重或肥胖。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合成过多的脂肪细胞或组织,会对我们身体的不同器官带来近期和远期的不利影响,如脂肪肝、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性早熟等等。   于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开始沉迷于各种各样的减肥传说,跳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坑,而这些传说不仅不会起到减肥的作用,甚至是对孩子的身体有害的。   因此,为避免家长和孩子们在减肥的道路上踩雷,下文将梳理一些儿童减肥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希望可以对减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小时候胖点可爱 长大了自然会瘦   错   孕期、出生、婴儿期和学龄前阶段是生命周期中四个容易发生肥胖的窗口期。学龄前儿童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养成的重要时期,研究显示,肥胖的学龄前儿童有更高的概率延续为肥胖的学龄儿童甚至成人。而且,儿童肥胖还会带来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运动、骨骼、心理行为及认知、智力等多方面危害,因此,不容我们小觑。   02 减肥就是少吃肉甚至不吃肉   错   作为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肉类对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尤为重要。好胃口的儿童会在大量吃肉的同时摄入过量的油脂和糖分,而这些恰恰是导致肥胖的幕后推手。   因此,在儿童减肥过程中,肉类选择上以去皮的精瘦肉为主,鱼虾蛋奶也都是很好的选择,摄入量以专业人员的推荐进行摄入。在烹饪方式中,以低油、低糖、清蒸、水煮等方式为宜。   03果汁牛奶不限量   错   很多家长以为果汁牛奶都是健康食品,因此不限制儿童的饮用。   分开来讲,对于果汁而言,无论是鲜榨还是商店成品,都比完整的水果含有更高的糖分和更少的营养素(见光分解、机械破坏等),不仅需要限量,最好可以使用水果本身作替代。   需注意的是,即便是水果本身,仍以每天一份为宜。   至于牛奶,我们常说多喝牛奶多长高,是因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但不限量的喝奶,容易摄入过量的脂肪。因此,对于肥胖儿童,可以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每天300ml左右,同时应积极参与身体锻炼,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和利用。   04主食以粗粮为主   错   由于升糖指数低,粗粮在减肥人群中备受推崇。但对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儿童来说,过多的粗粮摄入会加重胃肠功能负担,造成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营养素的吸收,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粗粮在主食的占比中不宜超过1/3。   05高强度的运动   错   因为体重基数大,高强度的运动容易出现膝盖损伤等问题。由于大部分的肥胖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导致,所以在减肥初期,我们应以剔除坏习惯为主。   除了不恰当的饮食习惯,肥胖儿童大都习惯久坐,我们可以把他从板凳上拎起来,培养其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比如骑车、打球、游泳等,多走路上下学,假日时可安排郊游、爬山等活动,每天的运动时间最好能达一个小时。   至于高强度的运动,可在瘦下来一些之后,再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06肥胖就是营养过剩   错   尽管大部分的肥胖都是因为营养过剩,仍有部分儿童是因为肾上腺或脑垂体等器官疾病所导致。在减肥前,应先前往医院进行相关身体检查排除相关疾病更为安全有效。若真是疾病所导致的肥胖,在对疾病进行治疗后,体重即会逐渐恢复正常。   总结来说,营养素摄入不平衡是儿童减肥的大忌,应首先至医院营养科进行专业咨询;家长在家中帮助儿童减肥时,可根据专业人员的建议,以改变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主;限制高糖高脂高盐的小零食(蛋糕、薯片、糖果、可乐、奶茶、冰淇淋等等);合理选择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采用少油的烹调方式,详细记录每餐各种食物的摄入量;进餐时放慢速度,细嚼慢咽;减少看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久坐,多做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等。(本篇转载自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文/项怡 牛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   /营养知识小链接/   对儿童身体好的水果应该怎么吃?   多吃水果,不但可以帮助孩子长身体,还有益于大脑发育,帮助孩子记得多、记得牢。儿童青少年该什么时候吃水果?吃多少种?吃多大量?该怎么吃水果?   富含类黄酮的水果有益大脑功能   均衡营养,有助于儿童青少年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每天吃足量水果是孩子保持健康体重的秘诀之一。   新鲜水果中水分含量较高,是膳食维生素C、胡萝卜素、锌等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除了一般营养成分,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尤其是深颜色的水果。富含类黄酮类植物化学物的水果有益大脑功能,特别是在关键的发育时期,类黄酮的摄入可以改善认知功能, 含量较高的水果有葡萄、浆果(蓝莓、桑葚),石榴、柑橘、山楂等。   榴莲、牛油果等水果,脂肪含量均较一般水果高,可以提供较高的能量,在吃的时候需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和食用频率。   一个拳头大小的苹果就能满足每日所需   无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能吃水果就很好。上午大课间、下午三四点更是吃水果的好时间。每天1-2种,每周3-5种,新鲜应季最健康,多种颜色更健康。   每天半斤水果。一个拳头大小的苹果,三四个普通大小橘子都能满足,一根香蕉一把蓝莓这样的水果组合更优秀。   水果尽量带皮吃   果皮中含有更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还能保护营养成分不流失。清洗干净,能带皮吃的尽量带皮吃。能用嘴嚼的,不要打汁。因为咀嚼不但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让孩子有个好脸型。   五果为助,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快去给孩子准备水果吧,爱吃水果的父母才能养出爱吃水果的孩子。

    北京青年报   45 阅读   2022-09-25 21:00
  •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运动的快乐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室外烈日炎炎、热浪滚滚,位于襄阳市体育运动中心的冰场内却凉气袭人。冰场内,襄阳市第四十八中学轮滑社团的学生们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正在进行冰上速滑和“轮转冰”训练。   这是襄阳市樊城区着力推进的“大体育·阳光运动”场景之一。据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光伟介绍,为响应体育强国战略,今年3月,樊城区全面启动“大体育·阳光运动”,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之路。该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大体育”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聚焦体育大课间、体育社团、体教融合等核心问题。   在保障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该区鼓励学校在大课间开展技能类、体能类、游戏类等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并制定校级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整体水平。   为了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樊城区教育局提出了“1+1+X”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广泛开展体育社团活动。要求全区各校在规定的体育项目清单中选择两项作为必选,再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另外选择若干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进行系统式发展。为保障工作持续推进,樊城区教育局设置了多所教研中心校,组织由体育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对每所学校的体育教研、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指导。   在此规划下,樊城区王伙小学、普陀学校和清河口小学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联合成立了棒垒球队,三校共同训练、共同教研、相互竞赛,促进棒垒球队专业化发展。“我们在一起训练既收获了友谊,还夺得了省运会的奖牌!”王伙小学棒垒球联队学生贾金妍说。   此外,樊城区还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之路,与相关体育部门深度合作引入校外优质教练资源进校指导,让学生进入专业的体育场馆中进行训练,逐步形成了校内比赛、片区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体育竞赛机制,各学校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捷报频传:襄阳市松鹤路小学的周鸿锦在乒乓球国青国少比赛中,荣获男子9岁组单打第二名并入选国家队;在湖北省十六届省运会中,襄阳二十中邵若尘和襄阳三十五中曾筠雅获接力赛项目金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大体育·阳光运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齐光伟说。

    中国教育报   29 阅读   2022-09-25 20:47
  • 广州黄埔区坚持政府主导、质量为先扩充公办园

    在广州科学城第一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们正三五成群,随着音乐律动边跳皮筋边唱古诗《春晓》。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的场景,在黄埔区幼儿园中已成常态。 近年来,随着大量项目逐步投产,黄埔区吸引了大量人才。2020年广州市净增人口50万,其中三分之一流入了黄埔区。部分区域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 人民有需求,政府有行动。黄埔区坚持政府主导、质量为先,以“强基固本科学谋划,增优创新力促发展”为目标,以总量持续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管理更加规范、质量持续提高为着力点,构建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新格局。 “一街(镇)一公办园”优化供给 近年来,黄埔区按照“民生优先、能满尽满”原则,提前预测区域学位需求,大力新建、改扩建公办园。该区以“建设一街(镇)一公办园,积极拓建大公办园”为攻坚目标,以推进小区配套园移交开办为增长点,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规模。 黄埔区教育局从规划阶段介入,与区城市更新局和各街(镇)密切沟通,坚持缓拆、先建原则,优先配建幼儿园。黄埔区综合学前教育学位现状、人口变化等,科学预测,高起点配备新建教育设施。该区还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提高教育配套规划标准,在规划时就对教育用地的设置、教育设施建设标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萝岗和苑小区居民以35岁以下为主,子女入园需求较大。2020年秋季,广钢和苑幼儿园作为小区配套园,提供240个学位,满足了很多居民对公办园的需求。该园的开设,为稳定高新人才在黄埔区发展作出了贡献。 “感谢政府的民生项目,让我们的孩子能就近入读优质公办园。”2019年,广州市企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宋女士成功申请到萝岗和苑小区公租房,孩子潘禹辰也在2020年入读广钢和苑幼儿园。作为国有企业举办的公办园,广钢和苑幼儿园的专业师资、丰富活动以及安全保障,都让宋女士十分放心。 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近年来,黄埔区积极鼓励国企、集体(村办)、街镇等,参与建设小区配套教育设施,举办公办园。该区积极落实配套教育设施系列措施,推动早动工、早验收、早核实、早移交、早开办,支持开发单位优先动工建设,早于其他主体建筑完成验收。近三年,黄埔区新开办44所幼儿园,新增17480个学位。 引育并举锻造高素质幼教师资 “成为在编教师后,工资待遇显著提高,这不但有利于我们的稳定发展,还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自从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成为在编教师后,广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教师林文集不再忙于赴考,而是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培养孩子上。 “黄埔区将幼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为公办园核定编制,给学前教育配齐配强师资队伍。”黄埔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还积极探索新机制,建立雇员制教职工、试点人员经费包干等新模式,优化教师招聘程序,对新招聘的教师增加职称、专业、学历学位等要求,从源头提高教师队伍持证达标率和学历水平。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黄埔区联合广州开发区人才教育工作集团、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在学前教育领域开展“早幼教师资订单班联合培养”,政校企三方共同培养未来之师。此外,该区还率先通过合作办学、产教融合项目试点等方式,打造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模式。在培训上,除强化园本培训外,该区还将区级培训与园本培训、幼儿园科研示范基地活动等相结合。分层分类的培训,切实提高了保教人员专业水平。 为让教师教得好、留得住,黄埔区引导、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将民办园教师待遇提升、稳定优化教师队伍等,列入年检及评优评先要求。 打破壁垒推进区域幼教优质均衡 广州开发区第二幼儿园采用品牌外延、管理移植、人员培植、技术扶持等管理策略,助力新园区高起点发展,开园仅一年,已获评黄埔区一级幼儿园。 为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黄埔区积极探索办园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教育治理“破壁行动”,打破办园壁垒。该区深入推进实施集团化办园、名园办分园等举措,让名园辐射带动更多幼儿园发展。 不仅要发挥名园“火车头”的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形成“动车组”,让每所园都有“电动机”,激发更多幼儿园内生发展动力。为此,黄埔区把教研作为突破口。2020年11月,黄埔区香雪山幼儿园领衔申报“基于绘本的生活化课程实践研究”。该项目从60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立项为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该园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通过“世界咖啡”等形式,鼓励教师发现问题,将“小问题”上升为“小课题”。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该园在原有“读绘本,玩烹饪”主题课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基于绘本的生活化课程。 黄埔区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利用黄埔区教育研究院等机构的资源优势,组织培训、开展教研,进行帮扶指导,努力确保各类幼儿园教研指导全覆盖,推动区域保教质量整体提升。 科学城一幼充分利用科学城科技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学前阶段科学教育。当造型奇特的无人驾驶电动巴士“阿波龙”驶进科学城一幼时,孩子们惊讶得合不拢嘴。在幼儿园迎新年科技游园会上,孩子们近距离与智能机器人互动,体验3D打印等。黄埔区注重引导科学城一幼等幼儿园开发利用身边资源,与家长、社区密切合作,让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焕发出新活力。

    中国教育报   44 阅读   2022-09-25 20:42
  • 幼童坦然展示假肢,启发身体健全者如何尊重残疾人

    近日,安徽阜阳一位母亲视频记录了儿子在幼儿园玩耍时掀开裤腿,坦然向同学展示假肢的画面,引发热议。视频显示,此举引发幼儿园其他小孩们好奇围观,有人尝试用手触摸,又小心翼翼地询问,网友称孩子们的互动非常关心和友爱。孩子母亲称,孩子在2020年12月17日因为一场意外出了车祸,在小小的年纪失去了左腿,因此戴上了假肢。孩子母亲表示会努力赚钱,做一个乐观的母亲,鼓励孩子,并且希望以后孩子都能够乐观向上地生活。   小男孩在幼儿园坦然地向同学展示假肢,看后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感动。心疼的是在这么小的年纪经历这么大的意外;感动的是小男孩可以从车祸的阴影中走出,并且坦然展示假肢的阳光和乐观。这也给身体健全的人们上了一堂尊重课。   近年来,歧视残疾人的新闻层出不穷,比如2020年8月,西安市民王先生与家人到华清宫景区游玩时,在出示家人的身份证、残疾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核验的情况下,被要求必须要残疾人本人下车,“告诉哪里残疾,还让展示残疾部位,让他走两步。” 2021年6月,四川金堂身患小儿麻痹症的老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唱歌遭遇辱骂;2022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10件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有案例显示,广州市多家用人单位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布注明“不录用残疾人”的招聘广告,侵犯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权利,相关职能部门未依法履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尊重残疾人的观念应该从小培养,让小孩子们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待那些身体残缺的人们要一视同仁,而不能因为好奇冒犯到对方的尊严。新闻中男孩的行为,让身边的同学们真正了解到残疾人的生活,也能让同学们学会照顾残疾人的情绪和自尊,给予残疾人应有的尊重和接纳。   男孩的行为还给家长们和幼儿园带来了启发。面对孩子坦然展示假肢的行为,孩子母亲内心情感非常复杂。她觉得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既想让孩子展示真实的一面,又怕他内心受到伤害。因不知道该不该制止和阻挡,便发布视频到网上,求助大家该如何引导。对于其他家长来说,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尊重和关怀班级里情况特殊的同学。幼儿园园长回应称,对于这样的孩子会用心照顾,但不希望孩子因为觉得自己是特殊的孩子而伤心。对所有学校而言,在关怀残疾学生时,要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其恰到好处的爱护,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善待残疾人。   尊重残疾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约占比29%,是残疾人中最大的群体。由此可见,像新闻中的小男孩一样肢体残疾的人不在少数,特别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人们的尊重。希望通过小男孩的行为,可以让更多身体健全的人们尊重和接纳残疾人,不要因为歧视残疾人而给他们带来二次伤害。

    九派新闻   97 阅读   2022-09-21 13:29
  • 《劳动教育》教材国家不统一组织编写

    9月19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24号建议的答复》,公布了教育部经商财政部答复“关于加强农村素质教育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答复中,在回复“关于将《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纳入教科书目录”时,教育部指出,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劳动教育主要以实践为主,劳动项目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全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鼓励学校结合实际,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具有多态性,可以是文本、资源包、音视频等,不同学段可以采用不同形态,也可以对资源进行不同组合。基于上述情况,《劳动教育》教材国家不统一组织编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各地区、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规划和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教育部指出,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对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有序铺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并依据学科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选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素材,有机整合融入学科教育,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生成性,提升教育实效性。基于课程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以融入学科教育为主,国家不统一组织编写教材。   下一步,答复指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深入推动各地落实好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有步骤地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培训,加强课程实施管理与指导,保证课程有效实施。

    央视新闻   73 阅读   2022-09-20 13:08
  • 下田体验秋收冬藏,新学期劳动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

    学系鞋带、收纳衣物,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包饺子、烤鸡翅,学习烹饪争当小厨师;下田地种植农作物,体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新学期,劳动课走进中小学生课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课程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本市中小学校纷纷开设丰富多彩的劳动课,教学生“劳”有所得。   加葱姜蒜,倒上调料,调好温度……在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五年级的劳动课上,学生们正在老师指导下,利用空气炸锅烤鸡翅。“回家后我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个美味大餐。”学生付欣然品尝了自己做的鸡翅后,兴奋地说。六年级的于昕之在劳动课上,尝试着为学校里的鱼缸换水,一节课上完收获满满,“我在这里学到的小技巧,以后在饲养小宠物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比如,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童谣、儿歌等了解劳动的相关内容,学习扫地,整理书包、餐盒,用小手帕模拟叠被子等实用技能;高年级学生则走出班级,学习烹饪、种菜,参与公益劳动等。老师们还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清理小广告等活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希望让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之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提升劳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该校教学副主任王薇说。   多所学校开辟出学生专属劳动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乐趣。延庆区千家店中心小学建有面积超过4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种植了玉米、毛豆、萝卜、辣椒、茄子等。如今,玉米成熟了,教师手把手教学生收割玉米。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的“知真园”也成为了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新学期,一场秋收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学生们戴上帽子、手套,穿梭于田中采摘玉米、茄子、番茄和彩椒,并细心观察辨认,摘除腐坏干枯的果实。   在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东南角,兔子、鸽子、孔雀等动物住进了校园,该校搭建了动物养殖基地,成立了“学生动物养殖小组”和“小动物观察团”,由学生分别担任喂食员、喂水员、记录员、观察员。校长介绍,校园养殖活动融合了培养学生爱心和责任心、锻炼学生劳动技能、创设交流展示空间等多元功能,成为学校一项特色的教育资源。不仅如此,科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也会带着学生来这里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新华网   58 阅读   2022-09-20 12:56
  • 青少年护牙健齿,你做对了吗?

     2022年9月20日是第34个“全国爱牙日”。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护牙健齿少年强 健康中国民族兴”。   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其委托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等机构及专家共同编制的《青少年口腔健康核心信息》,科普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助力提升国人口腔健康水平。   青少年口腔健康核心信息   一、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选择合适的牙刷,一般每3个月更换一次,若出现牙刷毛变形外翻,要及时更换,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   适合青少年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拂刷法”,将刷毛末端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面呈45度角,放在牙与牙龈交界处,短距离水平颤动5次,然后转动牙刷柄,沿牙齿长出的方向拂刷牙面,每个牙面都刷到。   二、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缝隙   青少年应学习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缝隙,可选择牙线架或卷轴型牙线,使牙线拉锯式进入两颗牙齿之间的缝隙,紧贴一侧牙面呈“C”字形包绕牙齿,上下刮擦牙面,再以同样方法清洁另一侧牙面。建议每天使用牙线,尤其晚上睡前要清洁牙齿缝隙。接受牙齿矫正的青少年,还需要使用牙间隙刷辅助清洁牙面。   三、健康饮食,限糖减酸   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碳酸饮料,会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青少年应少吃含糖食品,少喝碳酸饮料,控制进糖总量,减少吃糖次数及糖在口腔停留的时间。晚上睡前清洁口腔后不再进食。   四、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不产生创伤,不引起疼痛,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后,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从而预防窝沟龋。建议11-13岁可进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   五、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   青少年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还可以每半年到医院接受一次牙齿涂氟,预防龋病,尤其是已经有多颗龋齿和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属于龋病高危人群,更应采取局部用氟措施。   六、积极诊治牙齿排列不齐、畸形   牙齿排列不齐、畸形会增加龋病、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患病的风险,影响咀嚼、发音和美观,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乳恒牙替换过程中或替换完成后,可以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牙齿排列不齐、畸形的诊治,确定具体的治疗时机及方案。正畸治疗时间较长,佩戴矫治器后牙齿不易清洁,因此在正畸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口腔清洁。   七、运动护齿,防止牙外伤   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时,宜穿运动服和防滑的运动鞋,预防摔倒造成牙外伤。必要时应佩戴头盔、防护牙托等防护用具。一旦发生牙外伤,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八、定期口腔检查,每年洁治一次   龋病和牙龈炎是青少年常见口腔疾病,可引起牙痛、牙龈出血等症状。青少年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早期治疗。洁治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软垢、牙菌斑和牙石,让牙龈恢复健康。建议青少年每年进行一次洁治。

    人民日报   59 阅读   2022-09-18 21:08
  • 让劳动教育有料有趣有意义

    “让孩子们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在指尖上打开大千世界,亲手创造色彩斑斓的人生”——这或许正是劳动课不拘一格的底气所在,也是将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深层用意。   据多家媒体报道,秋季开学以来,劳动课已经写入不少学校的新课表,多地学校积极开发劳动课程,不仅有整理收纳、垃圾分类、制作美食、种植蔬果等接地气的内容,还有些学校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食堂分餐等,或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管理、开展职业体验,等等。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数月前,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新课标公布时,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各界对劳动课进校园充满想象与期待。今天,随着多地劳动课的亮相,有网友表示“羡慕当下的孩子们,校园劳动不再只是做手工和大扫除了”。   多地对劳动课内容形式的探索和尝试,是收集各方意见、不断凝聚共识的过程。不难发现,新学期多地的劳动课务实、接地气,注重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这契合了劳动课提出的初衷——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即是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对不少成年人来说,儿时在学校接受的劳动教育多是开学前去操场上拔杂草,在教室里拖地、擦玻璃之类。如今,如何顺应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注重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让劳动课有料、有趣、有意义,考验着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智慧,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   目前多地开设的劳动课程颇具启发性,有的地方整合当地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采茶制茶、割稻谷、拾稻穗等劳动实践;有的地方结合学生兴趣、社会热点,开设“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防毒面具的制作”等课程;有的地方鼓励社会开设各类实践基地,开放参观并让学生参与相关劳动体验。一些地方还积极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收集优秀课程设计方案、课件,形成资源共享包,等等。   劳动课“上新”,效果值得期待。相关方面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劳动课的价值,开好劳动课又不唯劳动课,将劳动教育贯穿到更多学科和生活教育中。比如,让学生可以在语文、历史等课程中认识古代劳动场景、了解新时代劳模、感悟工匠精神;在理化生等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等。还有,到周边公共场馆进行公益志愿服务,将劳动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劳动的艰辛,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教育专家的话值得深思。从每天一节体育课,到一周一节劳动课,近年来基础教育不断变革,也引发人们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深入思考。正如体育的宗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意识、拼搏精神,让学生从中收获自信和友谊一样,劳动课的最大价值也不在于动手参与本身,而是尽可能还原学生的社会性,“让孩子们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在指尖上打开大千世界,亲手创造色彩斑斓的人生”——这或许正是劳动课不拘一格的底气所在,也是将劳动教育独立成课的深层用意。   悠悠万事,劳动使成。开设劳动课是完善劳动教育的关键一步,也让教育本身变得更加完整。未来,强化劳动教育的过程性体验,优化成绩评价机制,需要警惕功利心和走过场,避免劳动课沦为鸡肋。让孩子真正爱上劳动、享受劳动,从中收获快乐与成长,我们的教育变革正在扎扎实实推进。

    工人日报   54 阅读   2022-09-14 13:15
  • “汽修女孩”开挂的璀璨人生

    出生于2004年的深圳女孩古慧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15岁那年作出的入学选择,会让她的人生如此“开挂”——17岁拿下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18岁获得中职教育国家奖学金、5次登上央视并被授予“非常少年”奖杯,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全网浏览量超5亿次。    “人生只要肯努力,职高一样有前途。”古慧晶用自己的奋斗故事向大众展现了“职业教育成功的另一种可能”。    “我的父母一直很开明,他们对我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虽然重要,但做人做事更重要。”古慧晶说。    一次小学课堂上播放的电影,为古慧晶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她总是在想,如果像电影中那样,自己组装出一辆汽车该多好。后来,她发现自己看到汽车就有种说不出的喜欢,甚至很喜欢闻汽油味。    临近初三毕业,古慧晶主动提出要去读职高。一开始,父母根本不同意,觉得“这孩子肯定是闹着玩的”,第二次提出后,父母还是不同意,他们试图说服女儿:“你的成绩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考上普高还是没问题,为什么要自己选择职高这条路?”    当时只有15岁的古慧晶却有着非常成熟的处理方式。她代入父母的角色,去想父母为什么不同意。“如果我是父母,我肯定也会很惊讶,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地位不高,谁会让孩子去走这条相对难走的路呢?”古慧晶说。    为了让父母安心,古慧晶走遍了深圳所有的中职学校,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最终锁定了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我连新生的QQ群都进了。学校环境怎么样、学什么,学校有哪些优势,在深圳排名怎么样,这些情况我都摸清楚了才跟父母再次交流。”古慧晶说。    父母最终同意了她的选择。    就在古慧晶进入职高的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教和普教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古慧晶就读的这所学校,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中职建设学校和高水平建设单位。在汽车专业方面,更是投入了近2000万元的设施设备,专业设置上既有传统的汽车维修与应用,又有新能源汽车等。    2020年春节期间,学校开始备赛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赛,古慧晶是30多名备赛学生中唯一的女生。    “训练是封闭式的,过年也只放5天假,每天的训练强度都很大,从早上8点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古慧晶回忆当时备赛4个月的训练场景,“汽车四轮定位、维护保养、拆装发动机、汽车故障与诊断,每走完一个流程,休息几分钟再走一遍。很多人坚持不住先离开了,最后只剩下我和另外3名男同学。”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动作,古慧晶需要穿着带铁块的工鞋在车间里“以跑代走”。4个赛项,完整操作一遍要两个多小时。一趟流程做完,古慧晶的衣服和鞋子全部湿透,手上、脸上和脖子上也都沾满了黑色的机油。长时间的训练难免会磕磕绊绊,手脚磨破也都是常事。而像这样的练习,她每天要重复至少三四遍。    在反复的练习中,她还做到了创新和突破,运用更多技巧来弥补女生做汽修“体力不足”这一劣势。车轮后弹簧很重,古慧晶就利用杠杆原理,省去很多力气。    2021年4月,经过艰苦备赛和层层选拔,古慧晶斩获省赛一等奖,并获得国赛遴选赛参赛资格。在比赛中,她操作发动机拆装赛项目共用时26分钟,比全校以往最好的成绩少半分钟,刷新了纪录。    她也成为第一个参加这类赛事并摘金的女生,还获得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保送资格。    2021年6月,一条#深圳00后女孩拿下全省汽修大赛一等奖#词条冲上热搜榜,古慧晶的生活改变了,每天打交道最多的人变成了记者。但多次被报道的她,并没有丢失自己内心的平静。    “我就是个普通高中生,更想把精力放在钻研学业上,不想当‘追流量的人’。”古慧晶说,她看到有人私信说因为看了她的故事,和家长勇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获得了同意。“这比所谓的‘火了’更让我开心,这才是我想要传递的。”    2022年9月开学前夕,古慧晶中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暑假,她报名了深圳“王者杯”卡丁车大赛。“这个暑假我已经参加了两次卡丁车大赛,这也是我心中的另一个梦想。”古慧晶说,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创造!这名“汽修女孩”觉得,作为一名职高生,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像焰火一样璀璨。

    中国青年报   51 阅读   2022-09-14 13:14
  • 北京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日前发布,明确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体育与健康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天1学时,每学期至少安排室内课4学时;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 在科目设置方面,《实施办法》明确,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按“六三”学制或“五四”学制安排。 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 历史、地理在初中阶段开设,实行“五四”学制的学校,可从六年级开设地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一年级。一至二年级使用地方课程学时,以听说为主。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体育与健康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天1学时,每学期至少安排室内课4学时。优先统筹使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不足的在学校两周机动时间安排。书法在三至六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构建以艺术课程为主体的美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小学高年级学段开始学习艺术史教育内容。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综合实践活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每周1学时,可统筹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经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门课程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教育融合到相关科目中,以渗透为主。班团队活动在一至九年级开展,每周不少于1学时,内容由学校安排。 在教学时间方面,每学年共39周。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 一至二年级每周26学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学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4学时。小学每学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学时按45分钟计算。学校可以各年级周学时总时长为依据,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内容需要开展长短课。坚持零起点教学,加强幼小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发展需要,合理设计课程。

    央广网   50 阅读   2022-09-14 13:11
  • 山东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单列管理

    从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在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方面,优化核编程序,实行单列管理,专编专用,强化动态管理,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到位、管理使用到位,持续全面达标。   山东省委编办一级巡视员刘书伟表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学编制和教师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配置不均衡等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受国家生育政策影响,未来两年中小学生源将大幅增加,山东省在中小学编制保障和均衡配置方面将面临较大挑战。为积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今年3月,山东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推动全面达标的若干措施》。   立足当前实际,山东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方面,优化核编程序,实行定期核编与年度调整相结合,以县(市、区)为单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每3年核定一次,对生源、师资结构变化较大的,设区的市可结合实际每年调整一次,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及时核定保障到位。   山东将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从事业编制总量中单列出来,实行单列管理,保持存量、单独记账,由设区的市统筹各县(市、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余缺情况,在市域内调配使用,化解县市区间中小学编制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   针对个别地方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问题,山东进一步强化编制和人员管理纪律,明确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学单位不得与中小学混岗,不得占用教职工编制,未经县级以上党委批准严禁抽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   山东还将通过省、市、县三级协同发力、合力攻坚,有效应对中小学入学高峰,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以县(市、区)为单位,未达到国家基本编制标准的,首先在本县(市、区)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县域内没有调剂余地的,由设区的市负责调配补充;市域内空编不足的,使用省级统筹的周转编制予以保障。

    光明网   49 阅读   2022-09-13 13:13
  • 教师如何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2022年3月28日正式上线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各地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用好用实数字资源,主要依靠教师。在育人实践中如何发挥平台作用,很多教师仍存在一些困惑。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刊协同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研究团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精心准备了一份智慧教育大礼包——教师,如何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截至8月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累计访问浏览量达76.83亿,资源总量达3.4万条,仅学科课程资源就汇聚了1.9万条。在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面前,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应用?又该如何利用平台资源提升“双减”实效?对于教师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平台又带来了哪些契机?记者就此采访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炯教授。 借助资源精准提升教学质量 记者:平台运行半年来,在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为师生带来诸多便利,但有教师反映,在实践中存在平台资源和一线教学应用难以融合的问题,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用好平台资源,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郭炯:就课堂教学层面看,目前平台主要从涉及的资源、活动、时空等要素为教学提供重要支撑。首先,平台提供了学科课程、基础性作业、精品课等体系化教学资源。其次,教师将适切的资源片段,用于自身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发挥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参考、拓展等作用,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开展。再其次,借助平台资源,开展情境创设,实现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等的迁移与拓展,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更灵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用好平台资源: 一是“教”的活动。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由平台资源中的“优秀教师”开展课堂导入、重难点讲解、实验演示等活动,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或是由于现实学校教室环境、资源缺乏等导致难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均可借助平台资源开展教学。“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乡村学校,则可以利用平台资源直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地教师进行课堂辅助管理、活动组织实施等。 二是“学”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从平台资源中筛选学生学习活动需要的合适资源和活动素材,如借助平台提供的任务单、作业习题以及微课资源开展活动设计。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平台充分发挥“类师”的辅学作用,如借助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资源库”。再其次,为学生提供平台中的相关展示案例,促进学生优化自身学习成果汇报展示。 三是“交互”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平台视频资源中教师提问引导片段、学生作答片段等,启发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分析他人作答、拓展问题研讨深度等,进而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动积极性和学生思维水平。 记者:教师如何用好平台资源,提升线上教学成效? 郭炯:教师用平台资源支撑自己的线上教学,可以概括为重塑线上教学流程,丰富教学方式,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衔接与统一。 课前,教师基于智慧中小学APP教师空间,分析平台教学案例的优势和不足,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将课程视频片段推送给学生,组织学生围绕前继知识、重难点内容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并提交,教师分析完成情况,为课堂精准教学提供依据。 课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平台和智慧中小学APP应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组织开展教学。如应用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力重难点突破,通过向学生推送平台资源助力查缺补漏,实现精准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不同课型对教学活动进行动态调整。 课后,利用平台习题资源开展练习,通过检验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或再次学习教师推送的教学视频,实现精准提升。管理者、教师则可以借助学生课后练习完成情况开展网络教研,优化线上教学措施,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巧用不同场景资源落实“双减” 记者:“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一年多以来,很多教师仍面临课后服务资源缺乏、形式单一的困境,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平台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 郭炯: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校根据国家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主要围绕经典阅读、科普教育等六个场景开展素质拓展类课后服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经典阅读。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电子书目供教师选取,而教师更要关注的是配套发布的阅读任务。根据阅读任务,教师可以对阅读活动进行分解、规划,适时为学生提供阅读技能指导,实现校内校外、课上课下阅读活动的衔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是科普教育。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设计如科普宣讲员、科普手抄报等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资源视频,通过活动任务展示输出学习收获。教师在学生开展项目自主探究时,可适时选择视频资源,作为支持学生探究学习的知识型支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体育活动。借助平台资源,教师可以开设体育社团、组织体育活动、开展体育竞赛、引导自主训练等,也可以通过教师播放、小组学习、自主观看等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类课后服务。 四是艺术教育。针对如书法、绘画、器乐等艺术技能类的课后服务,教师为学生推送指定专题视频,学生在视频的指导下通过练习、创作等环节,习得相关艺术技能。在艺术赏析类的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播放平台中的非遗文化、戏曲与戏剧、艺术展演等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也可布置班级艺术活动,展现学生风采。 五是影视教育。平台影视教育栏目包含了经典影片、纪录片、公益展映三个栏目。在开展课后服务时,教师可从选影视资源、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思考等入手,形成如电影评论、电影表演、电影配音等作品成果,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仪式感和获得感。 六是研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研学实践栏目,充分了解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和省级研学实践营,并科学规划研学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相关资源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研学实践目标、内容和规划,为研学的开展做好准备。 记者:减量、增效是推行“双减”以来,作业改革提到最多的两个词,围绕作业这一关键环节,教师如何用好资源平台? 郭炯: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很多地区学校逐步实现了分层作业布置、个性化作业推送,但受限于精力、资源,教师难以顾及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并提供指导,更难以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这就造成了减量明显,增效不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三个环节上重点用好平台资源。 一是选择相关资源精准组织作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作业范围后,可以选用平台中配套练习、基础性作业等优质资源或进行选择性改编,形成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作业内容,从源头上提升作业内容质量。 二是根据学生需求推送课程片段。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分析,明确学生知识掌握的困难点,在平台上选择针对性课程片段,通过班级集中播放、学生自主观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攻破困难。 三是根据学生学情精准拔高。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结合平台资源,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平台课程教学板块中的学科课程、基础性作业和精品课遴选三个栏目。这三个栏目汇聚了不同学段、学科的视频课程和精品课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直接提升作业成效。 拥抱“互联网+”助力专业成长 记者: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该如何利用平台,使其成为个人专业成长的得力帮手? 郭炯:平台为教师研修带来了新资源、新环境和新评价。一是平台通过动态更新的资源生成方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专人负责审核的资源推荐机制,不断汇聚优质的研修资源,为教师个性化研修提供支持。二是平台通过教研群功能为教师营造轻松自由的交互环境,推送研修资源、评选研修成果、组建研修共同体,等等,畅通教师与专家、名师的互动交流,全方位支持教师研修目标达成。三是平台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研修结果直观地推送给教师,及时为教师提供反馈,发挥“以评促研”的作用。 教师个人如何用好平台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正是从研修上着手。目前,平台支持的教师研修应用模式主要分三类:个人反思研修模式、同伴互助研修模式以及专家引领研修模式。 个人反思研修模式是教师利用平台中的专家讲座资源、学科教学案例资源和专题研修资源等自主学习,依据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反思并改进自身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 同伴互助研修模式则是利用平台教研群功能,按照学科或研修主题组建小组,通过项目协作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如教师参与平台开设的主题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学习名师教学课例资源、教研群交流教学设计、协作完成教学方案上传、教研组研讨打磨,再到展示个人施教成果、其他教师评课,最终形成优质的教学案例。在这过程中,实现自身备课、授课能力提升。 专家引领研修模式则是通过平台建立专家智力资源库,在研修全过程中,专家给予实时的研修引领、问题诊断、实践指导和理论提升来帮助教师把握专业成长方向和解决专业成长问题。 平台上线半年来,很多教师已逐步适应运用平台开展研修,加上很多教师自主参加了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平台的深入应用。因此,教师想要利用平台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就要积极拥抱“互联网+”研修模式,大胆尝试、积极参与,在前进的道路上收获风景。 贴士① 如何运用平台资源开展思政教育 9月1日新学期开学,平台“树人课堂”专题正式上线,聚焦“大思政”育人,共设“开学第一课”“走进思政课”“社会大课堂”“课后三点半”“毕业大讲堂”5个子栏目。 应用一:设计德育活动。如开学季,中小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平台《开学第一课》节目资源,设计本校本班开学第一课;毕业季,教师可查阅平台资源,对有特色的毕业典礼、毕业教育活动进行了解,设计学校毕业活动,实现理想信念教育。 应用二:上好思政课。“走进思政课”栏目中“修身立德”有爱国主义、宪法法制、思政课等6个专题,每个专题均有相关课程资源。 应用三: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社会大课堂”“课后三点半”等栏目资源实现了与现实结合,有科技馆、博物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丰富多彩的线上资源,也有艺术、体育、劳动、观影等各类兴趣活动资源,教师可利用平台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实现心灵的升华。 贴士②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平台家庭教育板块包含“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指导”三个栏目。教师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一是引导家长自主学习。如用海报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平台的相关资源及精彩要点,帮助家长抓住要点、领悟内容。 二是组织有目的性的专题学习。在家访、家校沟通中,教师留心观察和发现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结合平台资源,选取相应素材、案例,如针对孩子的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探究任务单,创设情境-深入思考方式,并推送相关资源给家长,开展主题性学习。 三是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特殊情境下的个性化需要,教师需要用好“家庭教育指导”栏目下的“社-家-校”联动的真实案例,做好指导服务。如考前个别同学表现出焦虑情绪,教师可以推荐家长观看资源“学做考前减压器”,帮助家长分析原因、列出缓解方法等,以此满足家庭教育需求。 四是利用其他板块资源共同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如教师可利用课后服务板块内容,通过协作共进、拓展亲子主题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双减”措施,构建“社-家-校”联动的社会协同机制。 贴士③ 如何应用平台资源开展主题班会 首先,平台资源政治过关、科学规范、内容最新,利于教师筛选。其次,根据活动目标,丰富的平台资源支持教师班会活动资源的再组合与设计。最后是依据活动流程,设计应用方式。在平台资源的支持下,班会活动方式可以分为学生自主活动与班集体活动两部分,时间可以设定为1周到1个月不等。整体运行模式如下: 课前个体活动。教师可以推送相关主题资源给学生,并通过智慧中小学APP“班级功能”中的“发起活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自主讨论,分享感悟,形成观点。 课上集体活动。首先,教师将资源模块中的视频资源、图片资源、文本资源匹配到主题班会课中营造学习环境与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引用平台资源,支持自己的观点表达,助力行为转化。如安全主题班会,学生通过平台选用“预防暴力”的资源,编排课本剧,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展示如何提高安全意识。 课后延展活动。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感悟,再次借助平台推送资源给学生,助力情感提升,实现以智育人的目标,如课后推送班会主题相关影片片段,以直观的手法直击学生内心。同时,通过“班级作业活动”完成课堂评价,达到升华情感,落实主题。 贴士④ 如何利用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学习 在开展虚拟场馆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利用平台提供的虚拟场馆设计学习活动,突破传统场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应用一:利用虚拟科技馆资源,拓展教学时空。目前,平台课后服务板块中,选中科普教育,即可在页面中看到漫游科技馆(即虚拟科技馆)按钮,该栏目提供了全国各地的虚拟科技馆课程,师生和家长足不出户,即可实现360度无死角参观游览各大科技馆。教师不仅可以将该资源引入课后服务,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 应用二: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呈现出来,开展可视化教学。如宏观世界(如宇宙星空),微观领域(如原子结构),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圆明园的毁灭),现实世界中受限制的内容(如人体构造、武器构造),变化速度快、一时难以察觉的内容(如物理、化学变化)等开展VR课堂教学较为合适。 应用三:开展仿真模拟实验。在一些物理、化学等真实实验或操作中往往存在着危险因素,而这种压力有时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利用平台开展虚拟场馆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清晰、形象地观察实验的全过程,也可以体验现场操作的感觉,还可以重复实验,达到教学目的。

    中国教育新闻网   82 阅读   2022-09-07 12:57
  • 一年级入学礼流行?孩子步入校园就是最好的仪式

     “热烈祝贺XXX同学荣升小学生”、“小学入学礼,给孩子满满的仪式感”……新学期开学了,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一种特别的仪式,不少家长为孩子办一年级入学仪式。据中新社报道,仪式中,一条红色的大横幅、一条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红色绶带通常必不可少。伴随着《欢送进行曲》等背景音乐,入学仪式开启一项项议程,如家庭成员挨个送礼物、送寄语等等。礼物也都有各自寓意,比如敲盆代表“一鼓作气”,大葱代表“聪明伶俐”,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棒棒糖代表“越来越棒”等。   社交平台上各种一年级入学仪式。图据中新网   从幼儿园小朋友晋级小学生,确实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从生活习惯、个人素养、责任与义务等等方面,孩子们都要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孩子送祝福,祝愿孩子在新的人生阶段一路顺遂,可以理解;在家庭内部有个鼓励的仪式,也无可厚非。然而,讨彩头、“加冕”式的仪式是否有必要?怎样才能真正让即将步入校园的孩子充满信心、从容面对?家长是否意识到,社交平台上那些大张旗鼓、形式大于内容的入学礼,对孩子可能产生误导,其实弊大于利?   从幼儿园小朋友变成小学生,最根本的不同,是从被保育,变为被教育。这一转变不是换上了一身校服、换了一个稍大些的书包就能够达成的。孩子需要在了解校园规则的基础上,逐步自觉地遵守规则,开始学习知识,并定期接受考核。完成这个转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无声胜有声的耳濡目染,需要事无巨细的经验传授,需要悉心细致的规划与引导,也需要临出发前的温暖提点。   可以理解,孩子成为小学生,家长心中有期待,也有惶惑。但是,摸一下大葱、苹果或者吃一颗棒棒糖,让家人轮番上阵恭贺致辞,其结果更有可能让孩子感觉到入学似乎是游戏的一种,或者让孩子们感觉“压力山大”,难以消化。其实,每一个孩子背上书包步入校园,本身就是最好的仪式。   喧嚣入学礼当中的孩子,与其说是被祝福的主角,不如说是家长意志下无所适从的配角。家长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和孩子说一说不同学科的袋子如何分类、自己的铅笔如何不丢、上课时怎样向老师提问、与同学怎样友好相处。   育人,是一个精细工程,容不得形式大于内容。孩子步入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的焦虑与期待可以理解。但是,一个入学礼解决不了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为孩子着想,还是先静下心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好好进行一场温暖的亲子谈话。

    北京晚报   76 阅读   2022-09-06 12:50
  • “洵美且异”打造上海基础教育“新名片”

    朱乃楣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1988年初到洵阳路小学的照片,煤渣操场、光秃秃校园……20岁的她没想到,会和这里结下“一辈子”的缘分。 “我学校毕业就来到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做了10年教师,近25年的校长,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做一件事情,洵阳也慢慢成了我留恋不舍的地方。”上海市特级校长、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朱乃楣告诉中新网记者。 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洵阳路小学创办于1958年,不论从校舍设施、师资配备,还是校区生源,都是最普通的。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如今已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优雅精致的校园环境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点”。 在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胡俊看来,洵阳路小学的蜕变离不开坚守一线近35年的校长朱乃楣。“她是一位有大智慧的校长,这体现在对学生价值的引导上,也体现在她不断引领创新。” 为了科学、精准地解读儿童,2012年朱乃楣引进信息技术开展儿童画像式评估研究,从认知、语言、动作机能、社会化情绪、适应性行为五大维度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基于学的策略改进研究”。 通过四年的“儿童画像”数据研读,她感受到生命的独特性和完整性。据此,2015年她构建了“分科·综合”的“洵美课程”,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形成“主题式、广域式、模块式”三段递进综合课程体系。 在朱乃楣看来,学校打造有意思的校园生活是落实“双减”政策最有力的举措。上午学生们进行分科学习,下午开展综合活动,学校打造“三段式”的“玩”的课程,在课后服务中开设近40门拓展课程。 “孩子们喜欢把下午的课程称为‘玩’的课程。‘玩’的课程凸显了生活世界与学科世界的跨域融通,知识与能力的深度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可选的个性化课程,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通道。”朱乃楣说。 秉持“润泽生命洵美且异”的办学理念,洵阳路小学不仅成为首批“上海市新优质学校”,也在“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监测中名列前茅,被誉为“上海基础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看来,洵阳路小学的典范意义体现在三点,即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教育的价值标杆;一套普通学校也能回归教育本源、落实课改理念的专业解决方案;一条激活专业智慧、焕发专业自觉的教师成长新路径。 从“两个瞬间”到“一辈子”的约定 有两个瞬间,朱乃楣始终铭记,也成为她扎根洵阳的原因。她曾和一个女孩对话,但那是一张不敢抬头的小脸和一双怯生生的眼睛。“我希望孩子是阳光自信、自由灵动的。所以我希望创造一个没有害怕的教室,没有紧张感的校园。” 为了创造没有紧张感的校园,朱乃楣从改变教学、改变课程开始,参与高校“新基础教育”研究,逐步形成“洵美课程”体系。如今的她成了学生们口中的“校长妈妈”,走廊里她会夸赞女孩美丽,同样也会收到孩子们的赞美,她喜欢这样真实平等的交流。 另一个瞬间,在与学生交流中,她得到了办学启发。男孩问朱乃楣,校园里什么时候可以有剧院,这样就可以把戏剧课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男孩的话让她认识到校园环境和空间已没法满足孩子天马行空的创意。于是她有了“入地”拓宽校园空间的想法。 校园里停着一艘名为“梦工厂”的船,这是朱乃楣为学生们打造的“秘密花园”。她“螺蛳壳里做道场”耗费近六年时间,改建校园空间,“入地”开发出近1500平方米的地下活动场域,设计了“WIDE SPACE”四大课程空间。学生们每天在“空间站”里“玩”。她说,当空间设计与课程融合,孩子们对美的体验,创作的灵感一触即发。 因为这“两个瞬间”,朱乃楣和洵阳有了“一辈子”的约定。“所有的努力都在洵美且异中凝成了永恒,脚下的路还在延伸。期待未来能通过专业化的劳动,创造性地将政府提供的教育资源转化为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优质教育服务,让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得到圆满,这是我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从“家门口”好学校到走出去的“洵阳经验” 朱乃楣不仅把洵阳路小学建设成“家门口的好学校”,也让“洵阳经验”走出去润泽更多的生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义务讲学团特邀讲师,她每年寒暑假走访全国各地送教上门,云南四川交界的偏远山区、贵州遵义等地都留下她的足迹。 朱乃楣希望帮助当地老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帮助更多的学校改变课堂教学面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更多师生得到普惠。 洵阳路小学也多次开展与偏远山区学校手拉手的联谊活动,为云南小朋友捐建图书馆,与山区小朋友书信传友情等。近年来,洵阳路小学向上海26所学校辐射研究成果,与天津、西藏等7地20所学校签约结对,与加拿大、英国等多国开展国际交流。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校长,朱乃楣见证了上海基础教育十年的发展和变化。从注重学科知识到转向全面发展,从高度统一标准到基于需求导向的培养,教育关注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个”成为十年教育发展路上的热词。 朱乃楣认为,洵阳路小学作为上海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它的发展就是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缩影。这条路的背后是普陀人、洵阳人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也是对上海基础教育发展最好的诠释。 “我们是最普通的学校,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能将洵阳经验与大家分享,就能让更多师生得到普惠。”朱乃楣说。

    中国新闻网   67 阅读   2022-09-05 13:21
  • 云南“双减”让教育回归本质初心

    聚焦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我省将落实好“双减”政策作为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工程来抓。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双减”背景下的“减法”与“加法”,从作业到课堂、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让教育回归本质。   “减法”减负减压 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中的减法到底减什么?既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又“减掉”家长的思想焦虑及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我省围绕作业设计以及睡眠、手机、读物、“营转非”、学科类机构压减、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工作,做好校内校外“减法”。   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我省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等作出规定,引导学校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和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通过印发义务教育阶段14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指导我省义务教育学校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截至目前,全省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出台作业管理办法、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的学校数占比均实现100%。   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印发《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中小学五项管理负面清单》,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开足规定课时,做到应教尽教。   开远市在实施“五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教师+家委会”“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模式,形成载体丰富、常态参与书写习惯管理体系。昆明市中华小学、明通小学、金康园小学等学校探索开展“给书包减重”“书包不回家”等活动,让学生养成按课表收纳整理必备用书和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做好“双减”工作,不仅需要校内提质升级,还需要校外严格监管。   为切实减轻全省中小学学生课外负担,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效净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办学市场,我省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组织召开4次全省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会议,对各地实行日通报制度,一对一及时给予精准指导。服务与监管并重,一方面严控收费标准和培训时间,切实督促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国家要求;另一方面引导支持学科类培训机构走上新路。对已经完成“营转非”手续并自愿注销或转为非学科的,帮助其妥善处理好注册资金问题,尽量减少经济损失;为培训机构失业人员搭建求职服务平台,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全省2553个学科类培训机构减至67个,压减率达到97.38%,“营转非”比例、资金监管比例均达100%。   规范治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增加省科技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等为“双减”专班成员,分别制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审核流程。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假期趁机涨价、倾销课时等情况进行排查治理,对涨幅超过50%的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多部门联合对昆明、曲靖等11个州市的229个培训机构进行明察暗访,迅速通报问题、限期整改并适时开展“回头看”。公布省级投诉电话,直接受理44件投诉举报,做好转办、督办、回复工作,办结率100%。成立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专家委员会,印发做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的通知,明确鉴别原则、指标、程序等。   此外,我省积极完善政策,强化预收费资金监管。印发《云南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将所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存量和增量预收费资金全部纳入监管,截至目前,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监管资金1.47亿元。   “加法”提质增效 助力学生学足学好   在量上做了“减法”,就要在质上做足“加法”。在推进“双减”工作的基础上,我省紧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两个重要环节提质增效。   曾经,学生放学后的“三点半难题”困扰很多家庭,许多家长只好把孩子送进托管机构或培训机构。2021年8月,我省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提前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确保新学期开学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如今,学生不仅能在回家前完成绝大多数作业,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   昆明市龙翔小学各年级都有课后服务,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排练戏剧、下围棋、做趣味实验,学校田径社团、篮球社团等社团活动也蓬勃开展;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中心小学将苗族非遗文化跳三桩融入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中,开办琴艺、书画、管艺、棋艺等兴趣小组,少年宫成为立德树人的德育宫、提升素质的快乐宫、陪伴成长的温暖宫;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完小毗连白沙壁画,背靠玉龙雪山。学校因地制宜把当地悠久的纳西民族文化和浓厚的足球氛围融入校园文化,形成了白沙细乐团、双语合唱团、民间美术兴趣班、校园足球队等一批课后服务品牌项目;曲靖市沾益区水桥小学以“学校+俱乐部”的模式开展特色“双减”课程,实现游泳课“游进”小学课堂。   “双减”的目标是减负担,其本质是提质量。我省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及作业设计,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聚焦课程教学管理,印发《云南省义务教育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开展全省基础教育阶段以学为主的主题教研活动,因地制宜引领一线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昆明高新一小教育集团经典校区数学教师设计了《三年级:年、月、日里大有可观》的长作业。要求学生查找近10年的日历,观察寻找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其背后的秘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持续的长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曲靖市北关小学将作业设计、反馈及管理等纳入集体备课,通过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思维导图、课堂笔记等方式,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特色作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定位分层,让作业从枯燥无味到丰富有趣。教师作业批阅避免简单等级评价,把班级、学校作业展示台建成所有学生的舞台。   学生做“减法”,教师做“加法”。我省通过招聘特岗教师,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培养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师范生,多种渠道补充中小学教师队伍缺口,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建立“国培计划”、省级培训项目和州市、县区、学校五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探索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混合式培训、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相融合等多种培训模式。此外,全省129个县(市、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16个州市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等重大改革,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提升校长专业化能力。

    云南日报   55 阅读   2022-09-05 13:13
  • 部属高校托管帮扶115所县中,秋季学期全面启动实施

    为落实《关于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要求,近期,有关部属高校、县级人民政府和县中按照对口帮扶关系,已全部签署了托管帮扶协议,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启动项目实施。 据悉,为充分发挥部属高校人才优势和附属高中的办学优势,促进提升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办学水平,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围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聚焦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重点任务,组织48所部属高校和相关专业教育机构,面向中西部、东北地区2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管帮扶115所县中。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有关部属高校高度重视县中托管帮扶工作,普遍成立了由校级领导担任组长、学校相关部门和附属高中参加的托管帮扶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项目实施领导,认真研究制定帮扶方案,积极完善援派挂职干部教师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为确保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有关部属高校和附属高中在前期深入调研对口帮扶县中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一校一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托管帮扶措施,积极助力县中发展提升。围绕提高县中管理水平、加强教研指导和教师培训、提高帮扶县中育人质量等重点帮扶任务,将通过派驻校长教师团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定期到校指导、选派优秀大学生支教实践、定期开展县中校长教师培训、选派县中教师到高校附属高中跟岗挂职锻炼、组织县中学生到高校参加夏(冬)令营和重点实验室开放活动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县中托管帮扶。 有的高校还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帮扶范围,逐步将帮扶覆盖面扩大到县域所有高中以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并在产教融合、智力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帮扶县全方位支持。受援县中所在县县级人民政府将进一步强化投入保障责任,切实加大县中学校建设投入,积极改善县中办学条件,并为部属高校开展县中托管帮扶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同时,积极完善县中发展政策,指导受援县中认真制定本校发展提升规划,进一步激发受援县中内生办学活力,努力为高校开展托管帮扶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据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建立项目实施跟踪指导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好的经验做法,帮助解决项目实施面临的困难问题,切实发挥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推动各省(区、市)认真组织开展地方高校县中托管帮扶工作和市域内城区优质学校县中托管帮扶工作,力争使每一个教育基础薄弱县都有1所县中得到帮扶,促进整体提升我国县中办学水平。

    人民网   73 阅读   2022-09-01 13:05
  • 儿童智能手表藏风险,多管齐下护“腕上安全”

    能拍照,能定位,还能打电话……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获得了越来越多未成年学生的青睐。暑假期间,各大品牌的儿童智能手表更是再次进入了销售高峰。   然而,儿童智能手表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却频发乱象。信息泄露和免密支付带来的资金风险等问题,都是对未成年人安全的潜在威胁。   儿童智能手表不只是手表   “碰一碰手表,加个好友吧!”如今,这句话成了不少儿童社交时打招呼的见面语。从前的儿童手表,只能提供定位和紧急通信联络等一些简单功能。而如今,经过多年的迭代升级,儿童智能手表样式新颖而时尚,硬件配置和功能越来越强大。儿童智能手表早已不像传统的手表,而更像是一部戴在手腕上的,集定位、通话、社交、娱乐、学习、购物、拍照搜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智能手机”。而且由于其手表的外观,佩戴儿童智能手表,往往可以绕开“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因此,儿童智能手表备受中小学生的推崇。   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蓬勃发展背后,乱象也在滋生。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儿童手表里可以下载的应用程序(App)多达上百款,其中不乏游戏类App。下载这些各式各样的App,很容易导致孩子沉迷其中,既耽误学习,也影响视力。   其中,一些App一旦绑定手机号,就同步开通了免密支付。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可以随意进行消费,包括购物、开通平台VIP服务,购买游戏皮肤等,极大地影响了家庭的资金安全。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14岁以下儿童人口数量一直保持在2.5亿人左右,这些人都是儿童智能手表的潜在用户。而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14岁以下儿童的数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儿童智能手表的潜在用户还在进一步增加。据相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儿童手表保持较快增长,在2020年,其销售量已经达到了2990万件。   信息泄露极大危害用户安全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曝光了儿童手表的许多信息安全漏洞。儿童手表中的一些App在安装后,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获得定位、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敏感权限,从而轻易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个人隐私信息。   根据报道,“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电商平台有着“10万+”销售记录的一款儿童智能手表展开了专门的测试。测试人员将一个恶意程序的下载二维码伪装成抽奖游戏,儿童通过这款手表扫码之后,恶意程序就轻松进驻到了手表中。工程师可以实现对这款手表的远程控制,采集位置信息、监听通话记录、偷窥视频等操作易如反掌。   儿童智能手表信息泄露的根本原因在于操作系统过于老旧。报道指出,这款手表使用的竟然是没有任何权限管理要求的安卓4.4操作系统。由于该操作系统的落后性,App申请什么权限,系统就会给App什么权限,而不会给用户任何告知。在该系统下,App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获得多种敏感权限。手表厂商选择低版本的操作系统是压缩成本而忽视安全的举措,给儿童带来的风险后患无穷。   廉价儿童手表更是信息安全的“重灾区”。科技日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在售的电话手表价格从35元到3600元不等,既有“小天才”“华为”“360”等大品牌,也有不少小品牌,可谓鱼龙混杂。   此外,许多儿童智能手表对App缺乏监管和筛选,用户可以轻易搜到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部分平台还存在诱导消费、推送广告等问题。   解决乱象应靠他律与自律   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1411-2022《儿童手表》。该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首个儿童手表国家标准,该标准覆盖了儿童手表的定位性能、通话、电磁辐射、信息安全等关键质量安全和性能指标,并提出了相关的评估和检测方法。   7月18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将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集中解决涉未成年人问题乱象。该项活动强化对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板电脑、早教故事机等智能设备信息内容管理,深入排查语音、视频、文字、图片、游戏等场景,以全面清理违法不良信息。   产业经济分析师、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儿童智能硬件,安全性一定是基础,包括硬件本身的安全和内容的安全。一方面,厂商需要在功能开发和商业变现上进行克制和自律,确保安全底线不被突破;另一方面,国家有关方面在安全性方面可以设置细化的准入标准,特别是内容审查上要更加严苛,从而规范儿童智能硬件市场的发展。”   儿童手表制造、销售等相关行业呼吁,应对专项行动过程中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加以总结、完善,构建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制度机制。比如在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儿童智能硬件的安全性设立行业准入标准,进一步明确儿童手表厂商和软件开发商的法律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将儿童手表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所有环节纳入常态化监管,还孩子们一个清朗的成长环境。

    科技日报   62 阅读   2022-08-30 12:49
  • 河南三门峡:推迟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

    河南三门峡:推迟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 9月1日起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工作   河南三门峡市教育局8月29日发布关于推迟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的通知。内容如下:   一、县(市、区)教体局根据当地疫情实际情况,精准研判、科学安排当地各类学校的开学时间,同时做好开学前的疫情防控常规性工作。   二、延迟市直各学校秋季学期开学时间,具体开学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   三、9月1日起,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工作。延迟开学的学校要克服没有教材的困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资源平台,指导教师安排好网络教学、线上答疑、心理健康、生活指导等工作,确保线上教学高质量有序进行。   四、对于没有完成招生工作的县(市、区),合理安排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做好家长的宣传解释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五、对于部分已开学的学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禁止一切人员进出校园,有序做好师生的教学与生活工作,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守牢疫情防控底线,确保校园稳定。   六、各级各类学校要坚决扛起疫情防控工作主体责任,务必抓住延迟开学的时间档期,全力做好各项开学准备工作。各学校要新根据《高校、中小学、幼托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全面完善工作预案,制定周到详尽的开学方案,提前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物资准备、隔离和留观条件及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人防物防技防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第一时间将通知要求传达到辖区内所有学校和全体师生,并加强督导监管,设立举报电话,对违反上述要求造成疫情扩散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央视新闻   47 阅读   2022-08-29 12:23
  • 今秋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将施行新课程标准

    “如何理解课标里的‘一致性’?比如周长、面积和体积,虽然概念和计算公式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单位的累加。”“‘等量的等量相等’其实就是等量的传递性。”翻开福建省厦门市演武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叶伟敏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关键概念旁,写满了他的疑问和培训专家的解读提示。 中国教育学会日前在厦门启动了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领航计划”,来自全国、参与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专家,与叶伟敏等6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和教研员,共同掀起了一场对新课标的思考和讨论“热浪”。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今年秋季学期将在各中小学施行。和许多教师一样,面对新课标,已是全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的叶伟敏仍有不少困惑:“我熟读甚至能背诵出新课标的一些概念,但不清楚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也很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开学在即,如何理解新课标?新一轮课改理念如何真正走进课堂,带来改变? 如何理解新课标 新课程能不能取得实效,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表示,帮助教师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政策意图和内涵要义,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关系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师专业发展和育人质量,还直接影响着整个义务教育的生态。 既有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探索的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等理念,又有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新概念,读完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厦门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李小梅感到有些熟悉又有点陌生。 如何理解新课标的“新”和突破? “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两大突破。”培训中,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每个学科的课标文本都包含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等6个方面的内容,就像是6颗珍珠,但要想实现育人的‘增值’,还得有一条线把珍珠串成项链,这条线就是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作为对知识和技能等目标的超越,核心素养将引导教师从学科立场走向关注学生能力培育的育人立场。在这个过程中,学业质量则是对新课标理念的有力支撑。 “如果说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的‘人品’,知识技能是一个人的‘酒量’,能从酒量大小推断其人品的好坏吗?可我们过去一直在做的就是拼酒量。”崔允漷说。 没有新教材怎么落实新课标?新版课标具体删减和增加了哪些内容?在新课标学习中,教师们普遍关注这些问题。 “使用新教材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最根本的是要吃透、吃准这次改革的理念。”培训中,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特别提醒,在学习落实新课标中,既要避免把落实新课标窄化为使用新教材,避免陷于具体内容只关注知识点的变化,也要避免统一模式落地。 翻开新课标文本,繁多的概念曾一度让厦门市云顶学校数学教师陈小琪觉得困惑。如今,从“育人”这个根本出发,她发现新课标其实也并不复杂,“核心素养为纲,强调以综合性学习培养‘全人’,以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驱动教学……”她用自己的语言解读着。 20多年来,课程改革始终是进行时。从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到学科大概念、深度学习等,这些年,厦门市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历史教师宓翠觉得自己仿佛在丛林中前进,“欣喜地看到一棵又一棵漂亮的树木,却也常常感到一种淹没在丛林中的无力。”她说,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新课标才来得及时,这场培训才显得这么及时。 培训结束后,宓翠说自己仿佛“豁然看见了森林”。 新理念如何在课堂落地 “理念很好,但怎么做呢?”随着新课标美好的育人蓝图在心中刻画得愈发清晰,这个问题愈发困扰着厦门市英才学校化学教师张冰瑶。 和张冰瑶一样,此次参与培训的600多名教师大都是全市骨干教师和各学科教研负责人,培训结束后,带回去一些具体的方法、工具是这些“种子”教师的重要任务。 本次修订中,新课标特别强调科学教育要回归实验室,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展核心素养,实现学科实践育人。在张冰瑶看来,如何从现行教材中找到隐含的“核心素养”这条线,并通过教学设计使之落地在实验课堂上,是一大挑战。 “实验探究有没有达到目的,不是看课堂活动热不热闹,而要关注有没有包含科学思维。”聚焦如何利用现行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项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化学特级教师夏建华用“手把手式”的教学拆解,分享了8个教学案例。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不同方案,不断引入新的条件拓展讨论……张冰瑶发现,即便如“蜡烛燃烧”这样的小实验,也能拓展为一堂充实饱满的课,并实现对学生创新思考等高阶目标的培养。 落实新课程需要新教学。从宏观来看,教师可以从哪里入手调整和改变? 对厦门实验小学的英语教师何敏而言,培训后,她有了一把新“扳手”——“单元学历案”。 如果说教案是指导教师“怎么教”的自用手册,单元学历案则是教师设计学生“怎么学”的助学指南。何敏介绍,从内容看,单元学历案包含单元目标、评价任务、分课时内容和作业检测等要素;从结构看,学历案勾连着“大单元教学”“综合学习”“知识结构化”等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是以单元为单位开发的、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指南。 “单元的大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从整体看狗’,单元分课时目标则是解决‘狗头、狗身’是什么,最后再通过作业和反思,让学生再次从整体认识‘狗’。”崔允漷表示,借助单元学历案这一载体,教师们能更直接地体会到新课标与既往课标的继承创新关系,即新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并不是排斥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实现通过内容学习,实现理解,最终形成核心素养的完整育人过程。 在崔允漷看来,如果说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新课标“想得到的美丽”,核心素养是“看得见的风景”,那么,学历案能帮助师生到达“走得到的景点”。 既知美景,也知方法路径。在何敏看来,专家领学带来了对新课标落地课堂的多样思考,避免了说起来高高挂起,做起来不知如何入手的“两张皮”问题。 如何推动新课标落实见效 “吴老师,我想过和美术、语文教师一起设计跨学科学习,但大家的课时都很紧张,很难协调。怎么办呢?”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培训教室,教师们向培训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抛出了问题。 面对这一困惑,吴正宪建议,不仅要在本学科不同年级间进行集体备课,学校还要在不同学科间建立“互相通气”的机制,比如各学科公开拟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在破除学科壁垒的“跨界”沟通中,寻找进行跨学科合作的方式和时间。 而做到这一点,除了单独的学科教师外,还需要更大的推动力量。 “如果说教研力量是‘孵化器’,那么行政力量就是重要的‘推动器’。” 在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校长叶泽军看来,比起单个学科教师的理念转变,长效持久地形成课改良好氛围,还需要学校通过顶层设计为教师提供不断的培训引领和有效的机制支撑。 采访中,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兴春介绍,长期以来,在厦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解读课标、设计作业和命制试题等都是重要的比赛内容,“接下来,我们将着眼于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拿出一些真正的办法,在全市兴起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的热潮”。 如今,随着对新课标理念理解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不断有着“一边收获,一边迷茫”的体会。 “对于新课标,不同地域不同个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在以课标为本的背景下,如果学、考、评3个环节存在对课标不同的解读,怎么办?比如名著整本书阅读中,是要聚焦主题,考查阅读体验,还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对整本书有粗浅的印象?”厦门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肖珊说,在课标更新和考试命题改革同时进行下,学考评一体化依然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在朱之文看来,落实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涉及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教研员等方方面面,涉及教学、教研、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多个环节。他表示,尽管教师和校长的作用尤为关键,但落实新课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地不断思考和实践。 对于李小梅而言,越是深入学习新课标,越是感受到一种“实践的冲动”。“当有这种冲动时,我又马上想到,是不是太急了,孩子能不能做到,还有哪些要调整的?”李小梅不断细化自己的实践路径,“这也会像牛的反刍一样,在起伏间不断地思考、调整和改变。” “理念先行,实践随后。”培训前曾有些着急“想要尽快有些什么改变”的李小梅踏实、从容了许多,“教育不是着急的事,首先是积极学习、理解透彻了,接下来才是慢慢去绘就这幅美好蓝图”。

    中国教育新闻网   65 阅读   2022-08-27 22:25
  • 海南中小学、幼儿园9月5日后视疫情情况陆续开学

    海南各市县中小学、幼儿园将于9月5日后,视疫情情况陆续开学。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黎岳南在发布会上介绍,按照“省级统筹指导、市县属地决策、分类分区分时”的原则,海南各市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不得早于9月5日。自9月5日起,符合开学基本条件的市县,可由市县防疫指挥部根据疫情情况和开学准备情况研判决定开学。初三、高三年级,原则上自9月5日起实施线上教学指导(线下开学的市县除外)。 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23日对海南籍大学生离琼返校相关事宜做出安排,自24日8时起,无疫情的市(区、县)的学生可凭48小时内2次核酸阴性证明返程;低风险区的学生可凭72小时内3次核酸阴性证明返程;中高风险区的学生暂不返校;学生可在“离岛申请”小程序“大学生通道”中提出申请,目的地省(市、区)卡口检查点除了执行本地区常态化管控措施检查外,应一致认可海南省“离琼码”并予以放行。 自2022年8月1日至8月23日24时,海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感染者18962例,其中,确诊病例7845例,无症状感染者11117例。

    新华社   40 阅读   2022-08-27 22:06
  • 面对孩子体态异常,我们该怎么办

    少年强则国强。鲁迅先生曾用“脊梁”比喻民族之魂,其实,挺直的脊梁不仅事关精神风貌,更事关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随着科技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近视、肥胖之后,中国儿童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且检出人数逐年增加。鉴此,光明日报记者会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课题组,在全国六省(市)展开调查研究,梳理出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生活在天津的80后小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时候没有这么多车、马路,放学做完作业后,就和小伙伴们在胡同里扔沙包、跳皮筋、翻花绳……”这些简单而美好的游戏是属于70后、80后的集体记忆。如今,此类珍贵的童年片段渐行渐远,孩子们的生活更多地被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所环绕。屏幕“垄断”了这一代孩子的快乐,更严重威胁着他们还未完全长成的“脊梁”。 近几年,“网课”“居家学习”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常态。《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显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联网的经历,大幅高于我国国民的总体触网率。值得警惕的是,长时间坐着面对屏幕,会给儿童青少年身体带来巨大的负荷和挑战。人类用了几百万年进化到直立行走,但今天,我们的骨骼肌肉系统正被超长时间面对屏幕和久坐行为再次“改造”。 当前,事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近视、肥胖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但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问题却时常被忽视。事实上,与身体姿态高度相关的脊柱侧弯已成为威胁健康的重大隐患。今年6月,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的现状究竟如何?有何特点?应该如何尽快改善他们的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问题? 现状 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问题难以量化、认知程度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学生家长王女士都觉得孩子站不直,但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在偶然听了一场关于身体姿态的讲座后,她才明白:“原来孩子体态有这么多问题,难怪总看着站姿有些别扭。” 其实,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当前不少家长对身体姿态的认知还停留在“驼背”“高低肩是由于背单肩包”“身姿好不好只是事关气质”等局限性范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问题受关注度不足。 身体姿态异常问题隐蔽性强。身体姿态是指全身各部位的位置关系。正确的身体姿态是指身体在直立或坐姿状态下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且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各关节、韧带、肌肉处于适当紧张程度的一种正常身体状态。常见的异常身体姿态包括头部前伸、高低肩、驼背(胸椎后凸)、骨盆前倾、平板腰(腰椎曲度变直)等。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来说,以上问题可能都比较陌生,也难以甄别,甚至不以为意。 身体姿态异常发生率较高。调研发现,我国68.7%的青少年存在2项及以上的身体姿态问题,80%的青少年至少存在1项身体姿态问题。 调研组曾在北京市西城区某高中开展身体姿态调研,需要一些身体姿态较好的学生配合拍摄科普视频,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负责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的老师反馈道:“当时带着科研人员从高一(1)班到(12)班进行筛选,最后才勉强找到一个基本符合良好身体姿态要求的学生。”由此可见,身体姿态异常已经不是一个鲜见问题。 身体姿态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极度缺乏。调研组发现,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很少有涉及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的教学内容,无论健康教育还是针对性锻炼,均处于严重缺失状态。“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及正确的读写姿势”是《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仅有的与身体姿态相关的内容要求。在校园环境中,一方面,脊柱健康教育精细化不够。关于身体姿态只有“坐如钟”“站如松”等粗犷定性描述,并不能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行为;健康教育仅包含脊柱侧弯,不足以涵盖当前社会环境下新出现的多种学生脊柱健康相关姿态问题。另一方面,脊柱健康教育内容不具有连贯性。仅仅是小学1年级和小学4年级分别用1个课时来教授相关内容,课程内容彼此不相衔接,课程间隔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习得知识。 此外,脊柱健康教育还缺乏实践性。学生从课程中获取的知识仅包括坐姿、站姿等少数内容,而如何正确完成从地面拾物、装书包、移动物体等与脊柱健康息息相关的日常行为,如何发现自身存在的姿态异常问题,如何通过锻炼维持良好的身体姿态等脊柱健康技能等,学生均无法从学校教育中获得。健康教育内容的缺乏,让作为健康主体的儿童青少年难以正确认知和重视护脊知识,难以形成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缺乏足够的保健与教育专业人才。目前,青少年儿童健康工作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关于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的专业知识,缺乏对于身体姿态异常与脊柱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力。虽然不少学校设有专职卫生保健人员,但因相关岗位编制少、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等,依然难以满足新时代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的要求。此外,教育部将体育课正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但教授健康相关知识的任务通常由体育教师承担,而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健康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缺乏有针对性地解决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问题的能力。 特点 身体姿态问题复杂化、低龄化、进展快的趋势突出 在中国儿童中心,有这么一节课——“姿态气质提升课”,深受家长和学生青睐。课程老师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发现,“驼背”“小小年纪”是他们口中的高频词。一位7岁小女孩的奶奶向老师诉苦:“我家孩子总是低头驼背站着,怎么说也不改。”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发生的身体姿态异常种类多,有的孩子刚进入小学就出现了异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发生率也在快速增长。 身体姿态异常问题复杂且低龄化。调研组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身体姿态异常问题中,头前伸、高低肩、胸椎曲度异常、腰椎曲度异常、骨盆侧倾的发生率分别为47.2%、49.5%、31.5%、27.1%和40.1%。自从今年3月调研组与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开设“身体姿态气质课”后,大部分孩子进行检查时均发现不止一个身体姿态问题,有的孩子“从头到脚”出现了很多身体姿态异常,形成了连锁反应。 除此以外,身体姿态异常也呈现一定的低龄化趋势,调研组发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就存在一定比例的身体姿态异常,如“头前伸”在小学生中的发生率为21.3%。 身体姿态异常的进展较快。调研组数据显示,头前伸、高低肩、驼背、骨盆侧倾的幅度和发生率随着学段的升高而显著上升。例如,头前伸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平均幅度分别为1.20cm、1.96cm和2.56cm,发生率分别为21.3%、35.9%和48.7%;双肩高度差异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平均幅度分别为0.92cm、1.08cm和1.19cm,高低肩发生率分别为56.2%、62.2%和69.7%;驼背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5.1%、46.0%和56.6%;骨盆侧倾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平均幅度分别为0.56cm、0.68cm和0.89cm,发生率分别为20.1%、33.9%和52.4%。 同时,调研组还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在读研究生拍摄了全脊柱X光片,发现所有研究生都至少存在1种身体姿态异常,且25%的研究生存在脊柱侧弯阳性,87.5%的研究生存在脊柱矢状面曲度异常,如颈椎反弓、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过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体姿态和脊柱健康问题在成年后也有进一步发展。 另外,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青少年表现出的身体姿态问题也会随之增多。完全没有任何不良身体姿态的学生占比由小学阶段的8.6%下降至高中阶段的2.5%;56.2%的小学生存在至少2个身体姿态问题,而这一比例到高中上升至79.6%。可见,需要尽早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姿态问题进行干预,以避免身体姿态问题种类增长、程度加深。 身体姿态异常造成的危害多。除了较易理解的“外观不好看”“看起来没精气神”等问题,长期身体姿态异常还会造成较多的后续危害,比较常见的是颈肩腰背疼痛及脊柱相关疾病(如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等)。 小李是湖北省十堰市的一名初中生,最近有时感觉腰背部有点疼,但当他把这个问题反映给母亲时,母亲却总觉得“小小年纪哪会腰疼”。这一论调并不罕见,甚至能代表不少家长的观点。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和天津的初中、高中生在一个月内非特异性腰背疼痛(即没有任何特定疾病导致的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8.7%和34.5%。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虽然儿童青少年腰背疼痛大部分可自愈且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但其成年后发生脊柱相关疾病的风险会增大2至6倍。除了腰背疼痛,身体姿态长期处于异常状态会提升出现其他脊柱相关疾病的风险,例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进而可能会影响内脏器官、心肺功能的正常发育,以及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应对 建设全社会协同参与的护脊环境 现代化生活导致的静态生活方式、日益下降的身体活动水平、整体欠佳的体质现状……均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健康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并改善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是预防更严重的脊柱相关疾病、促进健康关口前移的必要措施,是提倡“治未病”的重要举措。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各类文件的出台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提供了方向。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提出“要实施青少年和学校体育促进计划”,但围绕身体姿态异常问题仍需要更多具体措施保障。 定期筛查,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摸清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的“家底”,才能为各级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社会各界持续关注与支持提供先决条件。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该指南关注了病理性的脊柱疾病,而对于脊柱健康的前置性问题——身体姿态异常,没有作出进一步规范和应对。近年来,随着各类文件的出台,各地教育部门陆续将脊柱弯曲异常纳入中小学生体检范围,例如北京市教委、市卫健委、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2年版)》要求,“将超重、肥胖、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视力不良、龋齿、贫血作为报告单指导的重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脊柱弯曲异常仅仅是身体姿态异常所导致的诸多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异常问题仍难以通过学生的常规体检及时发现。 2022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测试指标与方法》正式实施。调研组建议体育部门、卫健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共同制定相应政策,不仅仅要紧盯“脊柱侧弯”疾病,还要做好脊柱健康前端的预防工作。要将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常规工作中,并加大《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测试指标与方法》宣传推广力度,统一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的测试方法。面向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卫生机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开展标准的宣传、推广与培训,使其具备进行身体姿态异常筛查的能力。同时,各级政府或相关科研机构定期发布权威数据,形成年度公报制度,提高社会知晓率。 家校协同,推广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的综合干预方案。梳理国内外关于改善身体姿态的研究发现,单纯通过运动干预的方法产生的效果通常不可持续,随着运动干预结束,其效果会逐渐衰退。因此,身体姿态异常干预需要从测试评估、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校园支持性环境建设、家校联合以及运动干预技术推广等多角度开展综合防控工作。调研组前期在北京市西城区进行了综合防控方案的研究,结果显示,综合防控能较为有效地改善青少年头部前伸、高低肩、驼背问题,其发生率分别从干预前的100%、45.5%、13.6%下降到78.9%、31.0%和0.0%。前期的经验提示,基于校园环境开展防控工作的同时,建立一整套家校协同的防控方案,对于改善我国儿童青少年高发的身体姿态异常问题比较有效。建议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综合防控方案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并验证适合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中开展身体姿态异常防控的方法。最终,引导教育、体育、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身体姿态异常与脊柱健康”联合工作机制,尽快制定并实施《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健康校园干预规范》的国家级或行业标准,以期最大限度地为儿童青少年开展身体姿态异常的防控提供规范的操作指南,调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指南尽快开展身体姿态异常的防控工作,从而快速降低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的发生率。 加大体育健康从业人员的覆盖面与培训力度。调动全体教师尤其是卫生与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其起到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作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提出要“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应积极贯彻落实,从而让学生的健康工作真正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建议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夯实对体育教师、校医的职后培训制度,妥善安排专项资金,在体育骨干教师的国培、省培工作中,依托现有各级各类体育与卫生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开展针对身体姿态异常的培训。同时,将培训后的考核与职称评审挂钩,探索长效激励机制。体育部门应发挥体育科技的引领带动作用,研发适合国情的身体姿态异常干预“技术包”与“工具箱”,并在社会机构层面,面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业人员开展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培训。 将身体姿态相关的健康知识编入教材。教育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将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的内容纳入教材编写规划,编制适合不同学龄学生的教材教辅,让更多的儿童青少年能够掌握良好身体姿态与健康的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的科普与宣传。应鼓励体育、卫健和教育科研机构研发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相关的科普图书和视频。调动媒体广泛宣传身体姿态异常的危害及解决方案,鼓励利用全媒体平台,发起各类线上活动,通过全民互动参与科学引导、唤醒受众对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的意识。推动身体姿态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拓宽公众接受相关科普教育的渠道。 未来,应着力构建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友好型环境,逐步将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和脊柱健康筛查“身边化”“常态化”“实时化”,让儿童青少年享有“身体姿态有评估、测试结果有跟踪、运动方案有指导、健康知识常更新”的全方位保障。 如何及早发现脊柱侧弯 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测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当父母看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前往医院检查,以尽早确定其是否患有脊柱侧弯 ●两侧肩膀高度不一致 ●后背一侧有隆起现象 ●腰部两侧其中一侧有褶皱 ●双侧胸廓不对称时

    光明日报   44 阅读   2022-08-27 21:54
  • 绘制符合大众审美的教材插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重绘,面向全国遴选优秀设计团队,最终中央美术学院插图团队脱颖而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认真、高效地完成了插图绘制任务。重新绘制的教材插图总体追求中国风格,采用传统绘画手法,立足大众审美,色彩清新淡雅,技法工整简约,符合中国基础教育对教材插图的审美要求。 小学教材插图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创作,画家不能太突出个性风格,需要采用符合大众审美和民族审美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来展现儿童世界的插图语境和时代的风貌;需要考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学科特性,图要与文适配,不能喧宾夺主。这就需要插图作者以社会大众易于接受的画风统领整套教材的绘图工作,在插图风格上以通俗性展现替代个性化表达,以学习者需求优先;在人物形象设计上以写实性描绘替代夸张式设计,以平实描绘为主。 这套重绘的教材插图从形式到内容给人一种以简驭繁、简洁明快的视觉感受,整体版面清新爽利,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兼顾学习内容的知识性、阅读本身的趣味性以及插图设计的审美性。小学低年级的插图多以实物、动物和日常生活情境来体现数学元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高年级则更多地选用人物和社会生活情境来呈现数学知识,让孩子们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插图既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又满足教材编写的内容需求,达到了教材插图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这次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重绘,需要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数以千计的插图的绘制和修改。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插图在重绘过程中数易其稿,成稿后还会根据专家和不同代表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不断地修改和打磨。这是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绘图作者夜以继日,焚膏继晷,终于完成,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令人感动。 当然,对于插图绘制的高标准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在为新版教材插图面世欣喜之余,以更高的标准来看,插图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教社一定会在这一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与时俱进,打造出既符合大众审美、彰显时代风貌,又符合学生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教版插图风格与品牌。

    中国教育新闻网   76 阅读   2022-08-25 13:32
  • 夏秋之交,孩子需防过敏、少食生冷

    夏秋交替季节变更,孩子很容易生病,生活中注意什么可有效减少孩子生病?   注意霉菌引起的咳嗽。最近咳嗽的孩子不少,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烧引起的咳嗽,还有一个重要诱因:霉菌。霉菌是强致敏原,除了刺激鼻黏膜、眼结膜,还容易沉入下呼吸道引起咳嗽甚至哮喘。   目前虽已立秋,但多地仍然高温高湿,而22℃—35℃的温度和70%以上的湿度,正是多数霉菌生长的最佳条件。单个霉菌菌丝直径一般为3—10微米,肉眼看不到,我们能看到的发霉其实是大量霉菌菌丝交织成的絮状物。也就是说,没看到霉菌不意味着周围环境中没有霉菌。   如果孩子近期持续咳嗽甚至咳喘发作,或者反复鼻炎、结膜炎,应想到霉菌过敏的可能。如果怀疑孩子霉菌过敏,可去医院做过敏原检测。家中的浴巾、枕头、枕巾和壁纸、卫生间、滚筒洗衣机等,都是易有霉菌生长的地方,要注意及时清理。   注意草类过敏,可提前服药预防。秋季是过敏高发季,秋天主要致敏因素是草类花粉,北方地区秋季常见过敏花粉有:蒿属植物、藜、苋、矮豚草等,其分布广泛到处都有。   秋季花粉高峰一般在8月中下旬,如果有草类过敏或秋季有明显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建议关注“花粉检测预报”,花粉浓度高时注意做好防护。   有秋季过敏的孩子,建议在过敏发作前半个月使用氯雷他定、仙特明等过敏药,可缩短发病周期,减轻发病程度,甚至可避免发病。有些孩子近期已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并选择合适的鼻喷剂。   不过度运动。之前因为疫情孩子居家上课期间,普遍运动量不足,体能不佳。暑假突然运动量增加,不少孩子因耐受不了生病。现在又值季节变更,生病的孩子增多,感染源增加,此时建议适当减少孩子的旅行安排、体能活动等,以保证孩子身体抵抗力。   减少生冷食物。现在气温还比较高,孩子们吃冰激凌、水果都比较多,外出就餐也多,因进食不当造成肠炎、消化不良的情况经常发生。随着秋季到来,建议减少孩子吃水果、冷饮的量,烧烤、油炸食物等更不要吃得过多。

    中国妇女报   74 阅读   2022-08-24 13:30
  • 90后乡村教师闫旭东: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爱的教育

    点开90后青年闫旭东的朋友圈会发现,他发布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与孩子有关:有的孩子在学包粽子,有的脸上沾着蛋糕,有的调皮睡懒觉,还有的在开心地打雪仗……   这些孩子都是闫旭东的学生——他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武家沟学区武家沟镇寄宿学校校长、语文教师,也是2022“美丽青年乡村教师”寻访活动的报名者之一。在城市长大的他,之前从没想过到乡村工作,当然也没想到自己能在一所山村小学干7年。   2015年从商丘学院毕业后,闫旭东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尽管对乡村的工作条件有心理准备,但第一次到这所学校时,眼前的情景还是让他感到意外:除了一栋三层楼房外,都是不起眼的平房,雨中的校园一片泥泞,一脚泥的自己走进了学校。   “当时一到宿舍楼,就有同来的特岗教师哭了起来。”闫旭东告诉记者,起初到学校那段时间,自己也曾有过迷茫,“想走心不甘,想留没勇气”。尤其看到在北上广的朋友发布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朋友圈,他也曾想趁年轻去大城市闯一闯,但他最终没有去——因为他与学生有一个约定。   一入校,闫旭东被安排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虽然有想走的念头,但面对学生,闫旭东说自己是全力以赴,“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劲头,想证明男老师教语文也能教出成绩”。但一年后,他被安排去教六年级,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班上学生后,有人开始哭,有人把想说的话写成小纸条给他,其中有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你说,(班级学生的语文)平均分过了85分,就继续带我们,可我们考高了,你却走了,我们考这么高有用吗?”   “因为是寄宿制学校,我们天天在一起,我已经把他们都当成了亲人。”后来,闫旭东与班上的学生相约,“我在六年级等你们”。   转眼又过去6年,闫旭东送走了一拨拨的毕业生,但自己依然留在这里。尽管有调离机会,但他发现,这里有太多他眷恋的东西,早已不舍得离开,尤其“当你看着一些东西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时”。   他努力把语文课讲得有声有色,辩论、配音、演课本剧、给古诗配画等被他搬进了课堂。有时,他也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比如让学生去感受秋天里的树、云、鸟以及周围的山,等等。于是有孩子把树叶写进作文,有孩子观察到鸟窝、南飞的鸟,并且坚定地相信那鸟一定会飞回来,“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   闫旭东也早已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有低年级的学生拉裤子,他和其他老师一起给学生清理便溺、清洗衣服;有孩子病了,他半夜开车送孩子去县里看急诊,看完病再把孩子送回家,慢慢地,他熟悉了各类常见病,笑称自己“快成半个‘赤脚医生’了”。   他还学会了给学生缝衣服、编小辫、理发。他说,在学生身上,自己完成了许多人生的第一次,“其实做的时候并不会想太多,因为他们是我的孩子,这些事儿我不做,谁做?”   班上有名叫建强(化名)的学生,从小没有母亲,父亲身患癌症,比同龄人更成熟,也更自卑。了解他的情况后,闫旭东会在他的书包里放一些学习用品,悄悄塞点零花钱。建强的脚有冻疮,一到冬天又痛又痒,闫旭东找来药膏,烧水为他烫脚。发现建强爱踢足球,闫旭东便鼓励他参加学校足球队,每天陪他一起跑步、训练。   有一天,建强突然给闫旭东送来许多杏仁,说:“杏仁是去年的,知道老师爱吃,我用小锤子全都砸开了,这样吃着香,不费牙。”   那天是闫旭东的生日,他觉得心里很暖,因为他知道学生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他。   后来,建强的爸爸去世,建强考上了职教中心。再后来,建强假期在外地打工挣到了第一份工资,给闫旭东买了一双黑面白底的布鞋。“他说自己想爸爸时,就给我打电话……”闫旭东说,从此自己的“生命中又多了一份牵挂”。   在闫旭东看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一是必须要爱学习,二是必须要有爱心,做有爱的教育,“老师心中有爱,才会更愿意去了解学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生眼中才会有光,学生家里才能有更多的暖”。   据闫旭东介绍,这些年,他和同事搭建影棚,为学生拍摄艺术照,这也成了很多孩子所拥有的第一张艺术照;组织开展“十元钱·千份爱”和“将爱带回家——房屋改造计划”,帮助更多学生和家庭渡过难关,努力让学生拥有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其他教师开设各式社团和活动,教学生书法、朗诵、口琴、轮滑、美术、剪纸等,“如今全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项技能”。   大学毕业前,闫旭东的导师为他写下赠言“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锦”,希望他成为“眼里有爱,心中有暖”的人。闫旭东说自己一直在努力践行,“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2020年,29岁的闫旭东被评选为“河北好人”,入选全国优秀特岗教师事迹报告团,成为武家沟镇寄宿学校校长。他记得上任那天,老校长对他说:“扶上马,走一程。小闫,你好好干!”   “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程我走得有多艰难。但这是老一辈教育人的信赖与重托,我会把这个接力棒接下来传下去。”闫旭东说。

    中国青年报   80 阅读   2022-08-24 13:29
  • 夏令营、运动会、小课堂,暑期爱心托管缓解带娃难题

    近日,17部门联合发布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意见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学校、社区、群团组织等开展寒暑假托管服务。   炎炎夏日,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全天奔波忙碌,孩子看护成了实际难题。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区委组织部聚焦新就业群体的内在需求和实际困难,联合团区委、各街道党工委,共同开设“宁育未来 童乐一夏”爱心暑托班,把关怀送到新就业群体人员身边,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快乐、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该区挖掘辖区退休教师、在职教师等资源,为每个暑托班配备一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发布爱心招募令,号召返乡大学生、社区党员、红色楼栋长、社会组织等加入进来,担任班级管理志愿者。各街道社区与共驻共建单位加强联络,争取场地、经费支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加盟进来,为孩子们购买保险、学习用品等,全方位做好后勤保障。整合未成年人关护中心、高等院校等资源,联合开发专题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多种类别课程,将爱心暑托班送到新就业群体人员“家门口”,有效解决看护难、接送难等问题。   考虑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庭的父母平时忙于生计,缺少对子女的成长陪伴,爱心暑托班特别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类课程,增加亲子类互动活动,进一步提升家庭亲子关系。宝塔桥街道联合青雁未成年人关护中心,定制“我和情绪面对面”“人际沟通小课堂”等活动,以个案解读、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孩子感恩父母、融入集体、快乐成长。江东街道组织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子女等20人,组建暑托“骑士班”,开展垃圾分类家庭挑战赛,引导家庭成员协作完成任务;结营仪式中开展“骑手爸爸,我想对你说”主题演讲,鼓励孩子们说出心里话,有效拉近亲子关系。   夏令营、运动会、小课堂,这个暑假,众多企业也为职工子女提供了多样化的爱心选择。   在中铁四局的建筑工地,每年暑期也会如约而至这样一群“小候鸟”,可爱的他们是自由“旅行”的天使,为了爱奔赴旅程。   七分公司青岛地铁6号线组织的“小候鸟”亲子运动会上,大小朋友你争我赶互不相让;南京分公司组织开展“童心永向党 喜迎二十大”小候鸟夏令营活动,孩子们和家长兴致勃勃地手绘草帽;还有不少项目部组织孩子们进工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戴着安全帽,聆听安全讲座;市政公司池州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部还组织职工家庭和农民工家庭一起去风景区游玩。   中原油田暑期托管班的带班老师是一群热爱托管服务的志愿者,也是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女职工,更是孕育幸福美满家庭的妈妈。   在暑期托管班里,除辅导暑期作业外,老师们还组织孩子来到民兵训练基地,开展公共安全体验与军事拓展。开设口才课、书画课、声乐课等,全方面多样化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据介绍,今年的暑期托管服务共开设八个班,精彩纷呈的课程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让孩子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成长。家长们纷纷表示,“每当暑假来临,带孩子成了最大问题,有了暑期托管班,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   今年暑假,长庆油田因地制宜开展了员工子女暑期托管班,号召青年志愿者为油区内中小学生提供一体化托管服务,开设简笔画、音乐、足球、书法等课程,组织一系列拓展活动,在丰富油娃暑期生活的同时,有效缓解了油田员工的带娃难题。   长庆油田生产区域横跨五省,近九成员工在一线工作。许多石油人因为工作和距离,暑期无法每天陪伴孩子,部分员工子女便开启了奔赴生产一线探亲的“小候鸟”模式。暑期托管班不仅为这些“小候鸟”组织“爱心小课堂”,培养孩子的爱好,还积极组织以油田文化为主的课外兴趣活动,让油娃们度过一个充满“油”味的假期。   “通过这次活动,让原本性格内敛的孩子变得活泼自信了,我看在眼里,真是高兴!”长庆油田一位职工说道。

    工人日报   67 阅读   2022-08-24 13:24
  • 贵州省:中学学生返校开学

    8月22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新生(左)在弟弟的陪伴下前往报到处。   当日,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贵州中学学生返校开学。

    新华网   59 阅读   2022-08-24 13:23
  • 龙腾华夏全国少年儿童习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举行

    近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中国儿童中心承办的第三届“龙腾华夏”全国少年儿童习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举行。据悉,本次活动以“龙腾四海一家亲 中华文化我传承”为主题,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面向两岸少年儿童持续开展线上交流和辅导,累计参与人数近1700人次,共评选出15位“中华文化小使者”。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全国妇联联络部一级巡视员宋玮在致辞中表示,全国妇联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儿童中心发挥独特优势,持续开展两岸少年儿童友好交流,引领两岸少年儿童厚植家国情怀,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有为、向阳成长。希望两岸儿童通过参加“龙腾华夏”活动,能够深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以及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表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为少年儿童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中国儿童中心用心用情开展“龙腾华夏”活动,主动推进海峡两岸孩子们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图文化,凝聚共识,增进认同。让孩子们从小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体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理念。 来自甘肃的辛美慧和台湾的王祐瑄两位儿童代表以及家长,分享了参与此次活动的感受。孩子们说到,在“龙腾华夏”活动中,他们交流学习《中国通史》体会,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浩瀚博大,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倍感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深知接棒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人民网   57 阅读   2022-08-24 13:21
  • 全面加强中小学教材插图审核把关

    前段时间,教育部调集全国专家力量,对全国中小学教材教辅和进入校园课外读物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改,我们应该化危为机,将这次消极事件转化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各科教材质量的契机和动力。提升教材知识内容和插图的质量,除了编写者和绘图者的努力之外,全面加强中小学教材的审核把关也是重要一环。 首先,把好审核关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对教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所有学科的教材审核专家,以及教材编写、编辑和审核工作者都应该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充分认识到教材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教材作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依托,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好教材的政治关、科学关、审美关、质量关。 其次,把好审核关要做到源头治理。除了培养能够通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懂得教育规律和育人规律的各学科专家队伍,还要抓紧时间补短板,加快培养熟悉有关教材图像知识形态的插图作者、美术编辑和审核专家。教材中的插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们应该是与文字、公式等知识形态水乳交融的图像知识。事实上,图像知识在促进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各科知识有机配合的图像,会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图像知识形态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但是,长期以来,教材插图作者往往只是从图像和美术的角度工作,缺乏对学科知识和其他方面知识的储备,往往是出版社临时请来的“绘图者”,而不是与编写学科知识的作者在互动中一起工作的教材编写者。这是造成插图出现偏差和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审核教材时,审核组也往往是本学科的专家、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专家,鲜有熟知图像知识的美术专家参与。 再次,把好审核关要优化教材编写人员结构、完善编辑和审核程序,确保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正确、知识内容科学适宜、审美情趣健康向上。教材的审核把关不仅是审核专家的事情,从编写、排版、校对等环节就要用把关的眼光开始审视。譬如,出版社的编辑在编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时,应该请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美术编辑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审查;反之,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教材也应该请科学学科的专家把关。这样相互把关,就可以把许多差谬或失误消灭在过程之中。同时,在国家组织教材审核时,也应该加强各学科专家的“会诊”,确保教材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审视,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最后,把好审核关要对教材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测,对教材使用中出现的意见进行及时讨论,对教材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及时修改。同任何事物一样,教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社会各界也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让教材编写有一个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订、消除差谬、不断完善的空间。

    光明日报   57 阅读   2022-08-23 13:31
  • 北京中小学、幼儿园9月1日正常开学,在京高校分批错峰返校

    新学期临近,北京2022年秋季开学疫情防控、教育教学等工作如何安排?今天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介绍。 李奕表示,北京市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院校)、幼儿园,9月1日如期正常开学。高等学校(含高等职业院校),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在学校全面完成组织学生报到准备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和新生报到工作。目前,已有35所高校10.4万名学生返校、报到,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对于中小学、幼儿园返京返校要求,李奕谈到,一是开学前7天,师生员工要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烧、健康异常等情况须及时报告;二是在京外非限制地区的师生员工需提前7日返京,做好健康监测。在中高风险区内的师生员工暂不返京返校。师生员工在京满7天后方可返校;三是返校第一天,学校需查验师生员工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入校。 在各高校返京返校要求方面,李奕指出,对于在京内的师生员工,京内中高风险区的师生员工暂不返校,京内低风险及无疫情风险区的师生员工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北京健康宝”绿码返校报到。 此外,对于在京外的高校师生员工,7天内有出现本土疫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进返京。非限制进返京师生员工,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北京健康宝”绿码,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进京、返校。

    人民网   60 阅读   2022-08-23 13:24
  • 如何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们这样说

    近日,“安全、健康与青少年的美好生活——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是“第八届‘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及“2022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系列精彩活动之一。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致辞中表示,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中的竞争因素导致了心理压力的上升。封闭的“比较心态”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更不利于与他人的沟通协作。长远来看,将影响他们事业的发展以及对世界的认知。顾明远呼吁教育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能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培养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姜雯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共同帮助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节能力、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情绪问题。同时,也能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等。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强调,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完成教育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心理健康水平关乎民族的未来发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更应思考如何在上游“治未病”。一方面要联动学校与家庭,为青少年构建理解、包容、支持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认知情绪的机会,引导他们理解情绪、接纳自己,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韧性。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林崇德作了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路一定要走正”的演讲。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林崇德向教师提出18条建议:在人际关系方面,学生应了解权利和义务、客观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积极沟通、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在学习方面,教育学生体现在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产生学习的满足感、增强体脑发展,保持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克服不必要的忧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我发展方面,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信、通过別人认识自我、正确归因、扩展生活经验、实事求是对待抱负、加强自制力。 在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演讲中,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表示,在家庭中,父母的严厉、不可预测性、养育方式不一致,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关键因素。在学校内,教师的不当批评可能造成儿童创伤后应激症状,并降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激惹易怒与后续抑郁症状的发展高度关联,可作为早期预防、干预的靶点。

    人民网   54 阅读   2022-08-23 13:22
  • 对中小学在用的359套2487册教材进行全面审读

    针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教育部高度重视,举一反三,部署对全国中小学教材教辅和进入校园课外读物的插图及内容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改,确保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符合大众审美习惯。 排查整改工作启动后,教育部组织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近350位专家,对中小学在用的359套2487册国家课程教材等进行全面审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建排查整改工作专班,组织专门力量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议推荐教辅进行全面审读,对进入中小学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全面排查。同时,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对学校使用的教材教辅、出版单位对出版的所有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进行全面自查。 在全面自查基础上,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进行了重点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已及时指导、督促编写出版单位认真完成修改。目前,教材教辅已陆续进入印制发行环节。7月下旬以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排查整改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督促检查各项排查整改任务落实情况及成效。 此外,针对社会通过专门邮箱反映的教材问题,教育部建立24小时处置机制,由专人分时段及时查收邮件,逐一对邮件进行分类登记,实行台账管理。截至8月21日,共收到反映教材问题的邮件1780封,组织专门力量对邮件进行分析研判,分类反馈有关出版单位和责任部门研究处理。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拓宽渠道,广泛听取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健全日常修订机制,不断改进完善教材。社会各界可通过教材问题快速反映通道随时提出意见建议。

    人民网   49 阅读   2022-08-23 13:20
  • 62.6%受访家长希望孩子每天保持运动30分钟-1小时

    今年暑期,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监督下,学生们的暑期生活里都有了运动时间。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2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6%的受访家长希望孩子每天保持运动的时间为30分钟-1小时。64.6%的受访家长建议根据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59.8%的家长认为应佩戴相应护具,加强对肌肉和关节的保护。    调查中,20.9%的受访家长孩子处于幼儿园及以下阶段,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占44.5%, 初中的占21.5%,高中的占13.0%。    62.6%受访家长希望孩子每天保持运动30分钟-1小时    “孩子每天的运动作业时间加起来有1个小时。我还给孩子在少年宫报了篮球班,每周六还要打两个小时。”山东济南的五年级学生家长于晴(化名)说。    调查显示,62.6%的受访家长希望孩子每天保持运动的平均时间为30分钟-1小时,24.3%的受访家长希望在1-2个小时,10.4%的受访家长希望在30分钟及以下,2.6%的受访家长希望在两个小时以上。    “每个项目练一小会儿,现在每天的运动时间加起来是半个小时。”80后妈妈凌彦(化名)希望孩子的运动时间长一点,每天能达到1个小时,“现在肯定还达不到,他的自觉性有些差,需要我的督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说,对一般人来说,每天锻炼、中等负荷的强度、每次45分钟以上比较好。如果是中等负荷以上的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45分钟。当然,如果孩子的运动水平高,也可以每天中上负荷强度,既练无氧又练有氧,就更好了。    64.6%受访家长建议根据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调查中,64.6%的受访家长建议根据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59.8%的家长认为要佩戴相应护具,加强对肌肉和关节的保护,57.1%的家长建议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此外,家长还提出科学饮水(57.0%),运动之前充分热身(54.5%),设计科学的运动方案(50.1%),动作准确、规范运动(38.4%),文明锻炼、不影响他人(35.2%)等建议。    毛振明说,夏季运动要防止中暑,多饮水。此外,锻炼的科学性问题、安全性问题、针对性问题等都要注意。    于晴建议孩子们运动的时候穿长裤,因为容易摔到腿。    “今年夏天比较热,孩子们锻炼身体一定要注意防暑,也要考虑运动的适度性。”凌彦说,假期可以稍微多练一会儿,但也要根据孩子自身的身体情况。“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自觉性还不强,家长最好能够陪练。我就会每天跟孩子一起晨跑”。

    中国青年报   59 阅读   2022-08-22 21:19
  • “学习困难”门诊,能纾解学习困难吗

    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登上了热搜,很多网友对此感兴趣并表示相见恨晚——“效果好吗”“快来帮我看看”“要是我小时候也有就好了”……   开了两年多的门诊突然被关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朱大倩坦言“没想到”。她告诉记者,门诊“火”了之后,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来加号的人多了。有些程度较轻、还称不上“困难”的孩子,也跟着家长来了。“如果关注的热度,能带动更多家庭科学认识学习困难,改善亲子关系,也是好事。”   什么是学习困难,哪些因素会造成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到底能不能治?到学习困难门诊就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探访。 学习困难,能“治”吗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早在1998年就开设了心理科。2020年9月,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主要是看到心理门诊里亲子冲突与学习有关的非常多,但到底是孩子不愿意学,还是确实没能力学,其中原因还应细分。   朱大倩介绍,学习困难门诊在全国很多医院都有开设。但由于家长对此认识不同,很多时候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情况、“走投无路”了才来医院就诊。这几年情况明显在变化。“从我自己接诊的经历看,以前是智力障碍、多动症患者多,约占七成,而近五年,情绪障碍的病例多了起来。”   “搞清楚原因,其实很多情况家长不必特别担心。”采访当天下午,朱大倩接诊了一个孩子。“这个初中生其实算不上学习困难。和他交谈后,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主要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分析认为,这和较长时间的网课有关。于是我和孩子约定,到9月开学后一个月再见面。聊完之后,孩子放松了,家长也很开心。”   朱大倩认为,有必要对“学习困难”有科学全面的认知。“学习困难是一个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良的结果。国内外研究报道学习困难的发生率为20%左右,男生比女生的数量更多一些。”朱大倩介绍,“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家庭教育的原因外,学习困难可能由各种神经发育问题、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文化和环境不利因素等所造成。”   神经发育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孩子中,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门诊最常见的情况,这些孩子因为神经发育不完善,难以集中注意力,造成学习时易分心、发呆、畏难,影响了学习成绩。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孩子虽然智力正常,但在某项特定的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发育落后,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学科成绩。这两类孩子,往往被误解成“小学渣”或者不爱学习的“小懒虫”,实际上,经过正规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专业的康复训练等,这些孩子的情况是可以大大改善的,甚至可以从“学渣”逆袭成“学霸”。   朱大倩特别提醒,在学习困难门诊就诊的孩子中,大约三分之一存在一些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比如“学校适应障碍”“焦虑抑郁”等。尤其在中学阶段来就诊的孩子中,情绪问题的比例很高。   “很多孩子的学习兴趣丧失、和大人对抗行为,被家长、老师误解为‘青春期叛逆’。”朱大倩说,对这类孩子,我们会动员孩子的家庭、学校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配合专业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也能获得良好的改善效果。 到门诊就诊,是一种什么体验   每周四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困难”门诊开诊,限号20人。这些天,门诊一直是满号状态。   “学习困难”门诊接诊患儿后,医生会详细地和家庭进行访谈,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孩子本人的情绪、发育状态等,充分收集信息,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访谈结果,开出一些标准化的评估和检查来鉴别孩子的困难所在,获得一些量化指标。   完成检查后,医生会帮助家长解读检查结果,分清孩子是“不能学习好”还是“不愿意好好学”,帮助家长去理解问题所在,和家长一起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开始后,通过定期复诊随访,医生还会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孩子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朱大倩说,来就诊的家庭通常都能有所获益,因为通过一系列的访谈和检查,家长能够分清孩子是“不能学习好”还是“不愿意好好学”,他们通常如释重负,对将来的教育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   在门诊,有些被认为“学习困难”的孩子,实际上自身没有太大的困难,而是在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或不合适的学习环境影响下,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比如,有的家庭给孩子安排的学习负担太重,没有运动和玩耍时间。有的家庭学习环境比较嘈杂,孩子很难安静地投入学习。朱大倩说,这种情况下,会耐心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发挥出学习潜能。 “学习困难”需要科学认识   “近两年来,‘学习困难’门诊已接诊和帮助1500多名学习困难的孩子,有很多成功的治疗案例。”朱大倩告诉记者。   “我们曾经遇到一个同时有阅读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孩子,语文考试只能考十几分,数学成绩挣扎在及格边缘,一写作业就发脾气,厌学情绪很强烈。经过评估后确定了困难所在,我们帮助家长制订了一个逐步改善的计划。”朱大倩介绍,因为孩子有重度注意力缺陷,首先用药物治疗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同时配合行为治疗,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法,做一些注意力的训练。我们也鼓励家长用讲解配合阅读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重要的知识点,弥补孩子自己阅读的缺陷。同时和康复科的医生合作,对孩子的阅读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在这样的计划下,家长首先认识到孩子带着这样的困难学习已经非常辛苦了,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就从以前的批评打骂,变成了理解和帮助。和学校老师沟通后,老师也能够理解孩子的困难。这样就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对学习就没有那么害怕和厌恶了。几个月后,孩子明显能更专注地学习,虽然阅读速度还是比较慢,但是能积极地尝试,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数学上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进步到八九十分,语文成绩也接近及格了。   朱大倩对一个前来就诊的刚上初三的孩子印象深刻。家长反馈孩子沉迷游戏,上课睡觉、不听讲,作业晚上拖着不做。原本学习主动、成绩优异的孩子,就像换了个人。和孩子访谈后,她发现这个孩子最近一年一直被严重的抑郁情绪困扰,对学习、运动都丧失了兴趣,每天都感到情绪低落、没有精力,甚至出现了消极的念头。加上孩子的父母关系不太和睦,在学校里孩子和朋友也有些矛盾,这些因素都加重了抑郁的情绪。   “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和家庭进行了沟通,让父母愿意放下对学习的担忧,首先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当孩子情绪调整好了,他原本拥有的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出来。”朱大倩说。一年后,孩子顺利恢复了学业,成绩也稳定进步,考上了自己心仪的高中。   朱大倩介绍,也有一些孩子在评估后发现其存在广泛的神经发育问题,比如精神发育迟缓,在智力发育上可能无法发生很大改变。这些孩子往往在普通班级中很难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家长投入了大量精力也收效甚微。这时我们会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向,降低对学习成绩的过高追求,转而关注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总的来说,学习困难是一件值得重视并且需要科学认识的事。”朱大倩说,学习固然重要,但家长不能只盯着学习。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应当更多地帮助他们查找原因,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找到困难所在,才能够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光明日报   84 阅读   2022-08-17 13:33
  • 学生成长要多些体验式教育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接受较多的往往是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相对还不够。很多学生的成长出现问题,不是学生不懂道理,而是患了听觉疲劳症,听过的理论与实践脱钩。生活即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让教育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有所感悟、获得成长,可能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获得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维化的体验。 学校是体验式教育的主阵地,应多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实践教育活动。就拿国旗下的讲话来说,往往都是校长、老师讲,学生听。如果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做主持、当主角,老师退居幕后把关,可能教育效果会更好一些。类似角色的转换,在很多活动中都很适用。主题班会,班主任抛出话题,让学生辩论;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让学生发表感言;组织“珍惜粮食”的节约教育,让学生亲自策划、实施;把学校的花草树木划片交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去管理……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开展体验式教育效果更直接。很多父母头疼与孩子沟通不畅。与其说教,不如在体验中让孩子顿悟。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可以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孩子化身家庭小管家,与父母互换身份,全权打理家里的事情。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在琐碎的家务体验中,很多孩子能真切领悟父母每日操劳的艰辛与不易,体会爱与被爱,理解父母、增进感情。 开展好体验式教育,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学习、去经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化身环卫工人,走上街道打扫卫生,体验了环卫工人的辛苦,也更能自觉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可以组织学生去劳动教育基地,拓展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坚持不断完善植根生活、以生为本的体验式教育,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方能让教育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让教育更富有魅力和效力。

    中国教育报   58 阅读   2022-08-16 18:54
  • 在孩子心中埋下体育运动的种子

    从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到培养迎难而上的拼搏意识;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到提高临场应变能力,体育不仅为孩子们强健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提供了平台,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印象深刻的暑假?近日,在北京东城区,不少孩子通过一场环湖跑活动丰富了假日生活:在龙潭西湖公园健身步道上结伴奔跑,进行趣味运动闯关,完赛后还可以获得纪念证书。欣赏园中美景,呼吸新鲜空气,体会拼搏后的成就感,享受运动带来的喜悦。有了体育的陪伴,这个暑假对这群参赛小选手来说,十分难忘。   在这个假期,越来越多的家长带孩子接触体育运动,提高运动能力。   体育为孩子们打开了兴趣之门。天气炎热,广西南宁李宁体育公园内人气火爆。游泳馆内,小学员们在教练的带领下认真做着准备活动,然后有序下水;羽毛球课后,大家意犹未尽,几个家庭自发组成亲子小队切磋球技。气温虽高,但孩子们愿意尝试不同的体育项目,活泼的身影随处可见。“原本小孩怕热不爱出门,但来到这里上了几次课后,练上瘾不想走了!”一位家长说。   一方面,体育可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另一方面,体育能够拓宽视野,滋养心灵,对孩子们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8月2日,中国滑冰协会为西藏昌都市达野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一堂滑冰课。虽然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滑冰,两个小时的体验内容也不轻松,但学生们依然情绪饱满地投入练习,反复琢磨动作要领。从接触冰雪知识,到“上阵”练习滑冰,很多孩子对冰雪运动产生了兴趣。   从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到培养迎难而上的拼搏意识;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到提高临场应变能力,体育不仅为孩子们强健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提供了平台,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体育在孩子心中埋下运动的种子,激发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浓厚兴趣,增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就像一扇窗,让孩子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人民网   45 阅读   2022-08-16 13:31
  • 重庆市关工委少儿农业科普夏令营走进武隆区

    8月3日至4日,重庆市关工委在武隆区组织开展少儿农业科普夏令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培养提高青少年农业知识水平。市关工委主任何事忠、副主任韩国涛、科技创业指导团团长张洪松,武隆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林,以及出席渝东南片区关工委工作联席会的相关区县负责人前往活动现场参观考察。 本次夏令营共组织40个候鸟儿童家庭参加活动。孩子们先后参观武隆区高山蔬菜研究所、区关工委青少年农业科技教育体验基地等,深入田间地头,认识农作物,学习西瓜授粉过程、蔬菜品种分类、水果套袋等农作物种植科普知识,并亲身体验种菜、摘菜等生产劳动的乐趣。孩子们还体验了自制糖葫芦、创作水果画、鲜榨果汁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科普项目,在劳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提高了学习农业知识文化的兴趣。 夏令营学员杜念谦说:“今天我在这里学到了许许多多水果的知识,从中还知道了梨子的套袋技术和刷白技术。套袋技术是将梨子用一个袋子套住,这样能保证它的光滑度,然后能保证它的外观是黄黄的,口感不是那么粗糙,非常好吃,入口即化。” 韩国涛表示,市关工委首次组织候鸟儿童开展农业科普知识活动,通过“两天两批次”的模式对青少年进行农业科普知识教育、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了解农业、熟悉农事、掌握农技,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从小培养爱劳动、能劳动的劳动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探索农业的奥秘和农业科技的兴趣,实现了打造注重劳动、注重创造、注重科技的生动实践课堂。 下一步,市关工委将积极引导全市各级关工委及广大“五老”,针对青少年特点,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实效, 不断提高青少年创造性劳动能力、合作能力,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七一网   43 阅读   2022-08-15 13:17
  • 西安:博物馆迎来暑期热潮

      暑假期间,位于古都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博场馆有针对性地推出暑期展陈活动,丰富学生群体的参观体验。

    新华社   51 阅读   2022-08-13 21:45
  • 数学“大咖”寄语学子:学数学,不要急功近利

    在刚刚落幕的第6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获得团体第一名。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数学竞赛,将极具天赋的年轻人带到广袤的数学天地,也向他们展现出更加广阔的世界。我国参加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中,有很多人日后从事数学研究,但也有不少人转入其他行业,例如软件开发、金融等领域。   “基础数学蕴藏着很大的潜能,对青少年来说,即使未来不在数学研究领域发展,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也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上,本届大会数学贡献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与大家分享了数学的魅力。   但他认为:“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数学竞赛走到不怎么健康的发展道路上,不少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上奥林匹克辅导班,这很不正常。应该是数学学得有一定基础了、对数学很有兴趣的学生去参加竞赛。我们不能追求短期效应,追求孩子迅速成长。”   多年从事数学研究的杨乐深知与这门科学打交道的不易,“数学在很多同学看来是比较抽象、枯燥与无味的。”他认为,要让一小部分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深入学习数学或者跟数学相关的学科,培养他们成为栋梁之才。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丁剑,凭借出色的概率论研究,获得了今年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的数学奖金奖。对于试图在数学领域挑战未知问题的青少年,丁剑建议,不妨在进入大学后,找一个聊得来的老师,尽早阅读一些学术文章,甚至开展一些介于课程和真实研究之间的课题,这样对数学家的职业生涯就有了一定了解。   创新、创意,则是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赋予数学研究的更深意义。“考试固然重要,因为这是对学习基本能力的检验,但做学问最重要的是看有多大的创意。”丘成桐说,要鼓励中国学生走创新的道路,特别是我国要成为数学强国,就要有一批能带领数学界向前发展的人才。   在丁剑看来,要实现数学强国,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基础数学要求真,建立理论价值,引领国际潮流;其次,要让应用数学走近国计民生。“我本人并不是做应用数学的,但是我也关注理论数学在应用领域的研究,希望能用数学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丁剑说。

    科技日报   40 阅读   2022-08-11 12:47
  • 暑期电影研学班里感受光影魅力

     暑假期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的电影小镇开展了以电影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游览,参与表演课程,探索电影起源和电影制作过程,了解电影文化,沉浸式体验电影工业的台前幕后,丰富暑期生活。

    新华社   59 阅读   2022-08-10 13:35
  • 文艺活动添彩快乐特色暑期

     “孩子更快乐了,也更健康了。”这是“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后众多家长、老师给出的最统一的反馈。   一年来,在“双减”指挥棒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困于“题海”、奔波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在更具特色的暑期作业、更加丰富的教育活动中收获成长。尤其在这个暑假,围绕青少年开展的文艺文化活动更加多姿多彩,少年郎沉浸在文化熏陶和文艺美育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兴趣班丰富多样   暑假期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热闹非常,书画、舞蹈、声乐、器乐等五大类30个公益项目培训班,累计吸引当地2000多名中小学生前来参与。创意绘画、素描、书法、古筝、拉丁舞……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走进不同的教室,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无独有偶,在新疆霍尔果斯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国学、体育、音乐、舞蹈、美术、书法6个公益兴趣班,从7月初开课至今,坚持“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尊重个性、挖掘潜能”的理念,强调“顺其势、扬其长、发其优”的教育方法,全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今年暑假期间,文艺文化类公益兴趣班在各地广泛兴起。一方面,以文化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等为代表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利用自身师资、场地等资源优势,集中推出多样化、高质量的公益兴趣班,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各级文艺院校、院团、文化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的老师、文艺工作者、退休员工等积极开展文艺志愿服务,走进街道、乡村、公园,开设兴趣班、兴趣小组,为周边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文艺文化类公益兴趣班的广泛兴起,有效盘活了各类资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场地利用率大幅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工作之余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一些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类教师等发挥余热继续参与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文艺文化类公益兴趣班的广泛兴起,有效促进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美育课程不足的情况明显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游戏沉迷问题等得到缓解;更多孩子在兴趣班点亮了生活、点亮了未来。   当然,在公益兴趣班集中涌现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跟风、应付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为了宣传效果,组织老师和孩子们“表演”培训班的热闹场面。这也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公益兴趣班的严肃性,严厉杜绝闹剧,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 非遗体验广受追捧   近日,“传承非遗乐享暑期”2022年济南市暑期非遗传承体验活动第二期课程顺利结束,数十名青少年非遗体验者获得了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两期非遗体验活动中,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手把手教学,将济南面塑、社火脸谱、糖画艺术、济南叶雕、济南毛猴、莱芜木版年画、济南皮影戏等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孩子们,带着他们零距离体验非遗技艺,尝试手工制作。非遗体验课程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锻炼了他们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非遗保护意识,还激发了他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如果说多年前非遗传承还主要是非遗传承人与学徒之间的摸索实践,那么如今的非遗传承已经在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引发广泛关注。今年暑假期间,非遗体验广受追捧,“暑假你体验了哪些非遗项目”甚至成了同学之间的问候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非遗文化体现着各族人民的独特创造、精神理念、道德规范,具有历久弥新的当代价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体验非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感受中华文化的气质、品格、民族特性,传承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过程。中小学生在传统戏剧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浸润仁义礼智信的中华美德;在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中沉浸式体味中华美学内涵,对话千年历史;在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中接收先贤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非遗体验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暑期,同时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非遗、走近非遗的窗口。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通过体验非遗近距离感受其魅力,进而参与到非遗传承保护中,非遗传承自然会后继有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会绵延不绝。 文艺赛事精彩纷呈   小舞者们舞姿翩翩,在舞台上掀起舞蹈风暴,绽放青春光芒;小歌手们走进音乐厅一展歌喉,展现少年力量;小画家们用画笔找寻万物真彩,发现生活真知;小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在笔端寄托少年情怀。这个暑期,围绕青少年开展的各类文艺文化类赛事精彩纷呈,新时代青少年通过文艺形式展现时代风采,并在相关赛事、活动中收获成长。   进入暑期以来,青少年相关文艺赛事喜报频传:首届中国校园文学年度奖颁出,五位小作者获评年度小作家称号;一起跳舞吧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金舞奖”全国青少年舞蹈艺术盛典、《舞林风暴》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第二季等青少年舞蹈类赛事接连拉开帷幕,一大批小舞者青春飞扬;“2022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音乐周”“上海夏季音乐节青少年节中节”等青少年音乐类赛事活动,集中展现少年郎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音乐感染力。还有众多美术类、书法类、曲艺类、摄影类赛事为青少年搭建舞台,全面展现他们阳光、自信、多才多艺的青春风采,让孩子们的天赋和才华得以施展,并通过专业引导在青少年艺术教育、艺术美育中产生正向示范。   在“双减”政策引导下,多地明确要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因地制宜组建学生兴趣小组、艺术社团和艺术俱乐部,开展声乐、器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以及手工等多种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并且规定了举办展演活动、校园艺术节等频次。这些举措成效显著,从青少年文艺赛事可见一斑。   今年暑期,从中央到地方,从大都市到小县城,首次举办的各类青少年文艺赛事显著增加,参赛青少年数量也明显增多。这一现象反映出文艺在丰富青少年学习生活中越发重要,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前景光明。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各项事业的未来。各类文艺赛事为孩子们的快乐暑期添彩,他们在舞台上绽放青春光芒,也必然会照亮文艺事业的未来。

    光明日报   56 阅读   2022-08-10 13:33
  •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

    炎炎夏日,图书馆、书屋、书店成为很多人的避暑胜地,更成为他们的精神充电圣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公园,从商场到街道,阅读越来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在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上发布,“书香京城”建设入选其中。据介绍,2021年,北京市大力加强“书香京城”建设,全市实体书店超过2000家,万人拥有实体书店0.93家,居全国首位。居民综合阅读率领跑全国,举办各类阅读活动3万余场,覆盖人群2000万人次。   “书香京城”建设是北京市推动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从近期的系列活动即可感受到北京市的书香四溢。从4月份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启动后,“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点亮读书灯”等活动引领阅读风尚,培育阅读新风,通过“阅北京”“读中国”“向未来”等篇章,为广大读者推荐新书、好书,提供全新的文化阅读体验和交流平台,更好地满足读者精神文化需求。而从7月开始,线上直播的“献礼二十大特别活动”“书香诗歌节”“暑期国学季”,线下开展的“暑期畅读世界名著”图书展和“茅盾文学奖”作品图书展、“童话季主题活动”“传统文化读书会”等陆续展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这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对阅读益处的凝练。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可以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可以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将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频繁发问“为什么读书的人变少了”。有人将原因归于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各类娱乐节目的泛滥;有人则直指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情绪的增长、闲余时间的匮乏;有人认为自己的时间被眼花缭乱的事物偷走了。的确,互联网时代,直播、短视频等各类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注意力有所分散,各种沉迷问题也越发常见,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受到了重重挑战。尽管如此,“开卷有益”永不过时,阅读仍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风尚,而且这种风尚在经历了直播、短视频等冲击之后更显珍贵。如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这得益于诸多因素。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得益于国家由上而下的重视和引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规划纲要中,中宣部出台《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对全民阅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与目标,为“书香中国”建设保驾护航。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仅“书香中国”建设这一项品牌活动,每年推出阅读活动就达到3000多场,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不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受到广泛欢迎和喜爱。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得益于文学艺术等领域精品图书的涌现。以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学艺术类图书为例,近年来,《人世间》《装台》等一大批精品力作不仅充实了广大读者的书架,更是成为图书馆、书店、书屋的热门图书。而“中国好书”榜单的年度评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重大奖项,集专家、学者、评委的智慧,为广大读者精心荟萃豪华书单,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走深走实走心。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得益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持续加强。从图书馆的升级、实体书店的普及、农家书屋的建设,到电子阅览等多元方式、多彩活动的开展,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有好书读,更有读书好去处,全民阅读氛围也因此更加浓厚。   很多人注意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这对各级部门及相关机构、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不仅要让阅读成为社会风尚,还要让阅读成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需要我们持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相关部门、机构等应当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等重要节点,但又不能局限于节日、节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讲读人、领读人的引导,通过全民阅读倡议等让“阅读”“读书”成为更多人生活中的热词,引领他们从“要我读”走向“我要读”。   这需要我们持续推出和推荐精品力作、宝藏书单,既要让人懂得“读书好”,又要引导人们“读好书”。在卷帙浩繁的书卷中,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那些灿若星辰的名篇佳作,温润着心灵、陶冶着情操、启迪着智慧。读书要多,更要精,有时候,一份优质的书单要好过一座庞大的图书馆。   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阅读升级。互联网时代,不仅要推动图书馆、书店、书屋等基础设施的普及、升级和完善,还要通过多媒体出版工程等助力电子阅览更加便捷,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新需求,丰富读者的读书新体验。   一个不读书的人没有前途,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没有未来。当读书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刚需、日常习惯时,全民阅读的“书香中国”将成为现实,中华崛起也必然梦圆。

    光明日报   48 阅读   2022-08-10 13:32
  • 重视美育,拓展青少年美育新路径

    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传统美育资源,拓宽美育路径,让青少年在展览中徜徉于美的享受,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愿景得以更好实现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匠心传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暑假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孩子们感受艺术气息,提升美学素养。   每一所博物馆都是大学校,是非传统美育资源,也是学校美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博物馆、美术馆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美育新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博物馆要与家庭更多“相遇”。每一次家庭观展,就如同一次亲子文化主题旅行,不但有助于亲子陪伴和交流,还能寓教于乐,带着孩子探索感兴趣的展品,沉浸体验,感受美的熏陶。   博物馆要与学校更多“相遇”。校馆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对学校美育的有益拓展。每一次展览、每一件展品,都能给参观的青少年带来源源不断的心灵滋养,为文脉传承提供潜移默化的功用。   正因如此,我们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提供常规展览的同时,还应更重视对青少年观众的培养。在策划展览之前,可以基于自身藏品资源明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层设计,充分考虑公共艺术教育功能中对青少年参与展览和互动的需求;此外,要积极利用科技赋能,增加美育互动环节、增设展览体验专区,举办与展览相关的系列讲座和活动,充分挖掘展览价值,惠及更多青少年观众。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重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更好感受自然之美,尊重生命之美和艺术之美,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感。好的展览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历史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美育实践的开展和普及。   重视美育,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共识。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传统美育资源,拓宽美育路径,让青少年在展览中徜徉于美的享受,使“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愿景得以更好实现。

    人民网   56 阅读   2022-08-10 13:28
  • 广西罗城:快乐过暑假 消防伴“童”行

     8月8日,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朝阳幼儿园联合罗城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快乐过暑假·消防伴‘童’行”活动。当日,70多名小朋友在教师带领下走进罗城县消防救援大队参观消防器材和设备,学习消防知识。活动现场,消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解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枪等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与小朋友开展趣味互动。

    中国新闻网   55 阅读   2022-08-09 13:23
  • 以心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

    在全球范围内,自杀已经成为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青少年自杀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而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这一现象背后,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问题却尚未随之减少。本文尝试分析当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破解之道。 筛查干预不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全部   回顾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自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推动和指导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近年来,受疫情等事件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持续上升,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关注焦点。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各地各级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及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和检测出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是预防出现危机事件的有力举措之一。然而,心理问题筛查和干预工作绝不能等同于学校日常的心理健康工作,这类工作的对象和服务群体只是已经存在异常的少数学生。我们对自杀学生进行的个案分析发现,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并非总是心理疾病导致,相当一部分是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应激反应。这类事件,很难通过常规的心理问题筛查、发现和避免。要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需要从学生的人格、价值观等个体特征的培育,以及提供充足的社会支持等方面下功夫。   此外,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筛查只能发现既有的不良结果,却无法防止这一结果出现。唯有学校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校氛围,学生具备科学价值观和健全人格,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学校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格、健全人格和科学价值观,而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且积极的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直接受教师影响   作为教育者,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不良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产生消极影响,他们较难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具有支持性的师生关系,无法有效开展班级与课堂管理。存在情绪困扰的教师不仅无法帮学生应对情绪问题,教育教学效能下降,还可能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和行为,严重者会导致学生出现师源性心理障碍。支持性师生关系能够降低学生的抑郁水平,提高学生幸福感。教师还可以通过识别和干预有心理健康问题风险的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见,在学校里学生心理健康不是孤立发展的。学校教育不仅要通过“教”,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通过“育”,实现价值引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应该在“育”,而非“治”。以心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所在。 以心育人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途径   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者的第一责任,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心育”。心理健康是道德形成的前提,是健康人格养成的基础,是树立科学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先决条件。离开了心理健康培育的知识传授无异于建设空中楼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绝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师的任务,应开展以班主任为主导、心理健康教师为辅助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中,师生是心理健康共同体,抛开任何一方的心理健康,去维护另一方的心理健康都很难取得成效。只有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通过提高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让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心育人,通过自己健全的人格和科学的人生观引领学生。因此,应从政策制定上明确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保障的重要性,将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测评与促进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并提供相应保障措施;建设适合中国社会文化及教师职业特征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测评体系,并适时发布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标准,为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把好“心理关”。学校应把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学校心理健康常规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全体教师。应对教师开展有关心理学知识培训,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及基本的预警和危机干预知识,减少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发生,助推教师将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与过程中,形成“以心育师——以心育人——立德树人”的良性循环。

    光明网   46 阅读   2022-08-09 13:20
  • 依据法律规定提升家庭网络素养

    5月12日,北京高院少年法庭发布了一项数据,在71件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对137名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其中有49件民事案件,涉及抚养、探望,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纠纷;22件刑事案件,包括盗窃、故意伤害等。    未成年人的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或者监护人教育的缺失引起的,主要有四个家庭教育的问题:一是家长不管,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导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乱管,有些家长其实对孩子也很上心,但是方法过于粗暴或者过于严厉,动不动就体罚,或者有的家长过于溺爱,放任不管;三是有一些婚姻破裂的单亲家庭,父母有时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感或者财产利益的诉求而忽略了孩子;四是部分家长缺乏对未成年子女网络活动的监管,家长在网络素养教育中时常缺位。    法律对网络素养的规定主要体现于三部法:一是2022年1月1日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要切实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希望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其隐私和个人信息,保障其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其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以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二是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确定了六大保护体系,强调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宣传教育,维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还专门设了网络专章,对于网络沉迷、网络主播年龄的限制、网络欺凌、网络个人信息、网络违法信息等等都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三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区分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跟网络有关的不良行为包括沉迷网络、阅览、观看、收听涉及黄赌毒、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网络信息。针对不良行为,要求家庭及时制止和管教,社区及时制止,学校进行处分和管教。针对严重的不良行为,比如在网络上辱骂、恐吓他人以及传播淫秽信息等等,父母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及时制止并且采取矫治教育措施,教育部门对情节比较严重的孩子送到专门学校就读。    根据法律规定应该怎样提升整个家庭的网络素养?从法律层面来讲重点要注意六个方面:    一是网络传播的内容。所发送的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要注意是否合法,可以参考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生态治理规定。    二是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获取不满14周岁的儿童个人信息要取得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比如网站要取得监护人的专门同意,而且要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一旦发现信息被利用、被泄露之后要及时找到投诉机制举报,比如向12377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或者向公安机关举报。    三是要尊重他人的权益,特别是名誉权,不要去辱骂、诽谤、威胁他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7条也专门讲到了网络欺凌的问题。    四是网络直播打赏。现在直播打赏严禁为未成年人提供现金充值等服务,但很难避免未成年人用家长账号去打赏的情形,家长要格外注意。    五是网络防沉迷。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已经发布了青少年网络游戏的时间规定,但一些家长还放纵孩子拿自己的账号去打游戏。同时,网络防沉迷包括短视频防沉迷,也需要更加注意。    六是理性追星。2021年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对饭圈进行整治,禁止未成年人担任有关明星群的群主,还有投票打榜等。此举已经产生了显著效应,后续应继续严格执行。

    光明日报   69 阅读   2022-08-09 13:15
  • 安徽一医院“学习困难”门诊火爆,专家:需引起重视

    “别的孩子晚上六七点就完成作业了,我家小孩晚上十点都完成不了!”“孩子在家总是不自觉地抽动、耸肩,持续有一两个月了。”“我上课有认真听,但我手上总是喜欢拿着东西玩,老师总批评我,我也不想好好学”……   每周三下午,前来安医大二附院心理与睡眠医学科“学习困难”门诊求助的患者络绎不绝。据该院心理与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耿峰介绍,6月份以来,“学习困难”门诊接诊量趋于饱和,有不少患者是从省内池州、阜阳等地专程赶来。   被家长领入耿峰医生诊室的大多是9至12岁的小学生,他们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习惯不佳、写作业拖延、学习时容易分神,还有的孩子出现脾气暴躁、情绪无法自控等问题。耿峰介绍,这样的现象如果在12岁以前长时间持续,且在学校、家庭等场合都有发生,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如果经医生评估后确诊了这种疾病,则需要得到正确的干预和治疗。   “学习困难是一种现象的概括,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学习困难问题是因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造成的,这种障碍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有的孩子存在某一种表现,有的孩子则是几种症状同时存在。”耿峰指出,注意力缺陷指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同龄人短,学习无法专注和投入。而多动表现为无法遵守秩序,无法从事安静的活动,不分场合喧闹玩耍等。冲动则是情绪上不适宜的变化,例如在遇到一些很小的事情就会跟别人吵架、摔东西,易怒、易悲伤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也有后天的环境影响。”耿峰介绍,对于这方面问题的矫正,目前采用药物治疗和家庭行为训练的方法,“需要家长配合。有的家长自己的脾气也不好,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加重了孩子情绪上的冲动和做事情的拖延。”此外,也可以在医学治疗的同时配合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一些成年患者也被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无法把控细节、丢三落四、遗忘重要事项等问题困扰,来到“学习困难”门诊求助。“成人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12岁以前就有显现,只是当时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治疗,大部分人会存在一些残留的症状。当成年以后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在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会再次出现。”   耿峰介绍,曾有大学即将毕业的患者前来就诊,原因是大学期间总是逃课玩游戏,学习时精力不集中,无法持续专注,导致频繁挂科,无法按时毕业。“有些孩子虽然在童年期存在注意力缺陷的问题,但由于上大学前受到家庭和学校的严格约束,成绩比较理想,因此一直未就诊,没有得到正规的干预和治疗。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自我约束力,加上本身存在注意缺陷的问题,无法自主学习,严重的会导致退学休学。”   对此,耿峰建议,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只要多动、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持续半年以上,在学习成绩、情绪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受到实际影响,建议到医院寻求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

    中国新闻网   60 阅读   2022-08-06 23:27
  • 教育孩子热爱科学与自然,放眼世界与宇宙

    科教衔接、学创融通。7月28-30日,“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南京分会场)顺利开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方成等多位科学家及科学教育研究者,为线下来自全省各地市的100名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现场授课。 7月29日上午,方成为在场的中小学科学教师讲授了一堂“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社会”的专题课程。方成首先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极端物理条件下的物理学、地外文明的探索、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讲述了研究天文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宇宙的膨胀说理、黑洞与引力波的探测、地外文明的探索、系外行星的精准测量……无一不体现出现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宇宙是无限的,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穷无尽,所有变化都是它的天然禀赋。针对我国天文研究现状与太阳活动等对人类的影响,方成向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思路,展现了一片广袤无垠的新天地,激发大家产生由内而外的探索动力。 在谈到我国天文研究的已有成果时,方成介绍了我国4所天文台、16所高校的天文学系、现有的天体物理主要观测设备及空间天文探测成就,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的空间站2米巡天望远镜 (CSST)、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ASO-S)南极天文台2.5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和5米太赫兹射电望远镜等、12米级光学/红外望远镜 (LOT)、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 (WeHoST)、SKA (国际合作)等已提出或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 展望未来,方成指出我国天文学从设备研制到研究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有广阔而美好的未来,但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还需要更多地年轻人热爱科学、热爱自然,为国家振兴艰苦奋斗。方成殷切寄语在场的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教育孩子们放眼世界与宇宙,培养更多优秀的科学工作者,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自立自强和快速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方成院士的讲座,我们看到了我国航天事业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来自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小学教师陈华说道。 “聆听方成院士的授课,我深感人类之于整个宇宙是非常微小的存在,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对地外文明的探索,我们国家对于宇宙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果,并且还在不断探索中。我也经常在我的课堂中加入最新的宇宙探索信息,希望能够在孩子心中种下航天探索的种子,随着他们的成长,能够变成参天大树。”来自南通市朝晖小学教师吴嘉庆说道。 参加此次活动的学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会再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担当起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腾讯   57 阅读   2022-08-03 13:30